[港南区]四季花田 美丽家园

 

    

  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中)、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左二)、代区长曾健清(右二)在四季花田生态园调研。 谭天力/摄  

  春看桃花 樊盼盼/摄  

  夏采莲 谢小峰/摄

  秋望油葵 刘志宁/摄

  冬落樱 吴纪序/摄

  正在建设中的四季花田叠山书院 潘金强/摄  

  罗塘屯新貌 潘金强/摄

  走在荷田小道上 黄勋平/摄  

  四季花田俯视 潘金强/摄

  “太美了,没想到农村也能搞得这么漂亮!”7月24日,虽然夏日炎炎,广东游客刘先生一家三口仍兴致勃勃地赏荷采莲,不亦乐乎。

  艳阳高照,荷花怒放。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罗塘屯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春看桃花夏采莲,秋望油葵冬落樱”,成了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从2014年10月到2016年6月不到两年的时间,罗塘屯变化天翻地覆,华丽变身成宜居乐园:普通村庄充满客家味道,荒山坡地遍开应季鲜花;30多万旅客纷至沓来,餐饮、农副产品销售将人均年收入直接拉高100多元;2015年,罗塘屯先后荣获广西绿色村屯、贵港·荷城十大最美乡村、港南区五星文明屯等荣誉称号。

  其中缘由,是因为有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花田生态园。四季花田生态园是如何诞生的?“这些得益于‘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美丽乡村活动的开展。”生态园负责人谢树昆说。

  1 能人挑大梁 圆梦造花园

  出生于罗塘屯在外打拼多年的谢树威有一个梦想,要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旅游区。2014年春天,他到云南旅游时,当地人曾盛情相邀:“村里有几十亩地闲着,再租些,凑够100亩,一起搞个旅游项目。”谢树威看到当地风光秀丽,有些心动。

  不久,谢树威回到家乡罗塘屯,看到整个村子都在热衷于参加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便想捐几十万元,在祖宗祠堂边的空地上建个小花园,再修条环村路。有人提议,何不扩大规模,建一个旅游区?这句话牵动了他的梦想。随后,他背起相机绕村拍摄,翻阅照片时惊叹:“好美,并不比云南的风景差。”谢树威立即召回在南宁做生意的3个兄弟,谢家4兄弟当即拍板共同出资建设旅游区。

  2014年10月,第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在祠堂召开。每人手里都有一张宣传单,那是谢树昆专门从网上下载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谢树昆用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国家政策,讲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以及今后农村的发展方向等。

  几次村民代表会议后,建旅游区的提议获得了2/3村民的支持。

  2015年春节刚过,修路、种树、绿化……谢家兄弟卯足了劲,村子慢慢变漂亮了,这时有村民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入伙”,很快,2000亩土地流转完成。

  谢家兄弟原本承诺,用3-5年的时间修好路、完成所有房屋外立面装修、安装好路灯。结果在2015底,6个屯就有3个屯提前完成“翻新”任务,覆盖人口800多人。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吸引了相邻湛江村等几个屯的村民专程赶来请求“加盟”,到2015年4月,短短3个月时间,12个自然屯354户村民的3285亩土地集中到了一起。

  土地集中了,建设也加快了速度。7月18日笔者看到,园区大门、桥梁、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客家博物馆、湿地公园、叠山书院等基础设施已建成,民居统一灰瓦白墙、飞檐木窗,尽显客家民居风情。谢树昆说,已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

  2 政府重引导 当好服务生

  “四季花田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也得益于我们创新性地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模式。”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说。

  谢家4兄弟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做旅游区却是破天荒第一回。“涉及到的部门和事项太多了,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上,全靠有政府站出来及时引导。”言语之中,谢树威更多的是感谢。

  港南区港江镇党委书记罗爱琴仍清楚记得与谢家4兄弟第一次接触时的情形。2014年7月,谢家兄弟走进罗爱琴的办公室:“我们想在村里开发一个旅游项目,涉及到土地流转,不知道行不行?”罗爱琴眼睛一亮,正好与中央1号文件精神相吻合,也符合目前广西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活动的主题。“行!是个好项目。回去摸摸底,先搞个试点。”

  土地流转如何搞?罗爱琴带着谢家兄弟和村民代表,前往土地流转做得较好的港北区庆丰镇夏里村取经。

  村民顾虑如何消?土地流转后,村民担心以后吃饭问题无法解决,也怕租金不合适,收益会减少。2015年3月的一次村民大会,在大声喧哗中,时任港南区区长的杨亚俊一锤定音,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你们的承包地流转后,仍属于你们,土地确权后卫星已定位,谁也抢不走。至于租金如何收取,可以双方商定。”

  随后,由港南区农业局土地流转确权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和湛江镇联合组成的工作组,指导罗塘屯成立“四季花田”项目理事会,给群众宣传国家土地政策法规,商定土地流转方式及补偿标准,最终确立土地流转合同20年,以水田每年每亩350斤、旱地和水塘每年每亩200斤稻谷的标准补偿给流转的村民,以稻谷代租金,减少物价浮动的不利影响。

  土地指标如何解决?环评如何做?“只要有需求,随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联席会议已开了10多次。同时,每天都派出1个处级领导干部、2名科级干部驻在项目,随时解决发生的问题。”杨亚俊说。

  随着谢家兄弟的陆续投入,政府配套的资金也即时跟进,中央和自治区对项目的各种补贴极力争取。“比如,仅2015年我们集中的乡村建设、穿衣戴帽工程等多项资金就有500多万元。”港南区代区长曾健清说。

  杨亚俊说:“在项目建设中,党委、政府自始至终做好引导、服务和监督等工作,土地流转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原则,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土地指标、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或大力扶持。”

  3 利益大家享 客家闻花香

  出乎村民意料的好处接踵而至。

  从第二年即2015年春天起,四季花田雏形初现——春天,1000多亩桃花漫山遍野、争奇斗艳,形成独特的桃花坡、桃花谷景观;夏季,梯田荷花层层错落有致,游人尽享“荷气微风香暗通”;秋分,朵朵葵花仙子绽开笑脸,喜迎八方游客,与水生花卉共同构成了绚丽的田园景观;冬季,湛江河两岸350亩滨水樱花景观带,16个樱花品种交替开花可持续4个月之久。“春看桃花夏采莲,秋望秋葵冬落樱”的景观呈现。

  生态园请来专业人士策划,更是锦上添花:每逢重大节假日,民间文艺表演、农事趣味游戏、亲水捉鱼等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节目轮番上演。自然风光加上人文景观,吸引了南宁、柳州、玉林等周边地区甚至广东、台湾等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村里变得热闹起来了,村民将自家的土特产摆到门口,卖出了比平时多几倍的价钱。“就连卖矿泉水获得的收入,都比到广东打工强。”村民谢宝路说。

  对于建设旅游区,起初谢宝路是极力反对的,因为要砍他家的松树、占他家的地。虽然签了合同、流转了地,谢宝路开始一直赌气不去园区工作,看到园区负责人谢树昆也是不理不睬。不久,没要他家出一分钱,家门口种上树了,路面硬化了,房子外墙也装饰一新,他的态度才慢慢转变。现在,他在园区上班每个月拿两三千元工资,自家小卖部每月也有上千元的进账。每次谢树昆经过他家,便热情招呼“进来喝口水呗”。今年春节期间,看到游客特别多,他还主动提出做义务治安联队员,指挥车辆停放。

  那些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尝到了甜头。村民谢水寿,儿女在外务工,之前培育蔬菜秧卖,一年也有上万元收入,日子过得挺滋润。因此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他犹豫不决。如今夫妻二人在园区务工每月有五六千元收入,又在自家一楼开了一家奶茶店,每月有近2000元收入,日子比以前更舒服了。

  社会效益尤其明显。村民谢新德因患病无法劳动,以前他家全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是不折不扣的贫困户。如今,他妻子到园区打工,月工资在1600-2000元之间,每月还可领到园区额外发放的300元困难补贴。有26户贫困家庭、48人像谢新德一样,因为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而脱贫。

  “利益大家共享”,这种模式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在2015、2016年荷花节筹备中,会场安保、引导、解说、后勤服务等,村民自觉自愿,义务投工投劳达900人次以上;群众主动洒扫庭除、美化院落,在房前屋后种植黄金风铃木、紫薇、桃花,并组建了一支50人的治安巡逻队和清洁队,负责治安和环境卫生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