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来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累了,就坐在稻穗下边乘凉。”
5月以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这一极具想象力的“禾下乘凉梦”画面清晰地呈现在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种植示范区的稻田里,引来众多游客。
目前,该县正以联德村超级稻种植示范区为核心,创建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A 超级稻推广面积15万亩
灌阳盛产优质稻米,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全国和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耕地面积22万亩,其中水田16万亩,超级稻推广面积达15.4万亩,最高单产屡创广西记录,被誉为“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6月14日,记者跟随灌阳县农业局农技直通车下乡采访,沿着省道走,只见公路两侧都是绿油油的稻田,无论是新街镇还是黄关镇路段,看不到一片果园。
“虽然粮食价格不高,但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户种植超级稻的积极性还是很高。”该县农业局党组副书记文先发说,在灌阳几乎没有农户用稻田来种植其他农经作物,主要得益于该县坚持“生态立县”和实施“田种稻、坡种果、山造林”战略。
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近年来该县积极开展超级稻种植示范区创建及高产攻关,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总产量从2012年的13万吨到2015年已突破17万吨大关。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设超级稻示范区15个,总面积达1.3万多亩,高产示范点4乡5镇全覆盖。其中,黄关镇联德村500亩连片超级稻种植示范区为自治区级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点。2015年8月,经自治区农业厅专家组测产,该示范点最高单产达968.4公斤,已连续六年刷新广西单产记录。
“去年11月,全区再生稻生产技术培训会在灌阳召开,会议专程邀请袁隆平院士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文先发说,该县再生稻以平均亩产514.6公斤、最高亩产529.1公斤,实现了再生稻生产的重大突破,受到袁隆平院士的高度赞誉。
B 启动神农稻博园示范区
2015年,灌阳开始启动命名为“神农稻博园”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前期工作。今年2月,该县农业局委托专业公司正式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根据《规划》,神农稻博园占地规模3万亩,其中核心区3000亩、拓展区6000亩、辐射区2.1万亩。涵盖黄关和新街2个镇36个村委,总人口8.98万人。
位于灌江西北岸的联德村超级稻种植示范区,由此成为神农稻博园的核心区,且有了新的名字:“神农画梦”种植示范区。
从今年开始,“神农画梦”种植示范区规划在数百亩连片稻田上种植高产超级稻和彩色稻,并利用超级稻田和间种的彩色稻组合成气势恢宏的稻田图案,形成观光主休闲区。
在黄关镇联德村,记者亲眼看到了那幅“禾下乘凉梦”巨型稻田画,确实令人震撼。
在数百亩连片超高产稻田里形成的巨幅彩色稻田组画中,“袁隆平院士拿着蒲扇在禾下乘凉”自画像下边的五个彩色大字“禾下乘凉梦”,尤为显眼。
“不少人误以为这幅画是用颜料喷绘的,其实不是。”正在田间指导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的县农业局专家罗标说,整幅画是由不同颜色的水稻通过创意种植组成,背景主色调是绿油油的超级稻,而黄、紫两色为彩色稻。
C 推进产业发展“不忘初心”
为做强做活水稻产业,灌阳县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水稻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同时,按照“农业稳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创意农业”。
据介绍,神农稻博园将在现有的超级水稻产业基础上,结合规模化种植优势和自然景观,横向与旅游、生态、文化等进行产业融合,竖向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拓展,纵向进行科技升级,努力打造一个以水稻产业带动统筹城乡建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严禁任何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灌阳县主要负责人表示,示范区的创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编制好建设规划,以规划引导示范区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同时,要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美化、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