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脱贫

  德保6月13日讯(通讯员 赵飞云 李丽婵) 在德保县燕峒乡晚江村平谋桑蚕示范基地,笔者看到几位桑农正忙碌地给蚕宝宝进行喂食,一派繁忙的景象,该隶属于德保县海萍富民桑蚕专业合作社牵头带动创建的基地之一,始建于2013年,占地面积350亩、桑园面积300亩,建有8个蚕房占地1800平米;2015年养蚕10批,出售蚕茧约3万斤、收入50余万元。

  德保县海萍富民桑蚕专业合作社由致富能人李海萍、李廷武带头建立,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捆绑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该合作社提供“产、供、销”一条龙跟踪服务和“出售桑叶、参与养殖”两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带动全乡广大农户发展桑蚕产业。截至目前,合作社在乡内发展社员60户,其中,贫困户25户,计划于2016年捆绑带动贫困户60户、2017年捆绑带动贫困户120户、2018年捆绑带动120户,以实现3年带动300户参与桑蚕养殖的贫困户脱贫目标,这是德保县以特色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典型例子之一。

  今年以来,德保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德保脐橙、德保山楂、种桑养蚕、特色养殖、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新型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结合“三个一万”产业扶贫工程,形成 80个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逐步提高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加快全县精准脱贫进程。截至目前,全县新种德保脐橙8.78万亩,新种德保山楂5.2万亩,新种桑园1.3万亩,新种烤烟1.89万亩,新种甘蔗0.76万亩,新种中草药0.11万亩,新种蔬菜3.5万亩,林下养鸡出栏245.45万羽。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成立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及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对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全力推进产业脱贫攻坚。二是制定完善实施方案。结合本地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编制《德保县脱贫攻坚年度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各乡(镇)对照脱贫到片到村到户名单,分别选择1-2个对贫困村贫困户覆盖面广的特色产业,制定出本乡(镇)年度脱贫攻坚特色产业精准到村到户的实施方案。

  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发展合力。乡镇、部门协同合作全面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发展特色产业生产。扶贫指挥部牵头组织实施;各乡(镇)走村入户积极动员;农业、畜牧、林业等农口部门做好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和技术培训指导;发改部门积极争取产业项目立项;财政部门积极筹措产业补助资金;水利部门做好产业基地灌溉用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工作;工商部门则认真开展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和培育指导工作;金融部门积极准备信贷资金,做好产业生产信贷发放工作。此外,县直各挂点帮扶单位深入联系点认真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建设发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产业。一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截至4月,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增“马隘琼亮家庭农场”1户,新引进“南宁岩枞茶业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黄连山林场开展茶园低产改造,带动东凌镇、敬德镇17个贫困村发展茶叶产业。二是统一调苗统一实施确保产业品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产业所需种苗采购和调运工作,派出工作组赴区内外苗圃基地开展询价和检验,确保品种纯正、质量优良、数量足额的种苗供应,1-4月全县调入优质脐橙苗36.67万株,大果山楂苗62.85万株,桑苗1380万株,为产业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定优惠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实行前所未有的扶持措施,保障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由政府无偿提供德保脐橙、德保山楂、种桑养蚕等苗木。二是贫困户连片种植德保脐橙、德保山楂面积较大,经验收种植成活率达90%以上,给予每亩150元的现金奖励。三是对蚕农贷款建设蚕房进行贴息三年,每户蚕农贷款额度最高10万元。四是对贫困户新建鸡棚给予每平方米20元的补助,对原有鸡棚积极发展林下养鸡的养殖户,给予每平方米5元鸡棚修缮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