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讯 去年以来,大新县采取“示范带动汇聚‘牵引力’、群众参与汇聚‘发动力’、注重特色汇聚‘支撑力’”等三项举措,助推生态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区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69个。
科学谋划,示范带动,汇聚生态乡村建设“牵引力”。大新县先后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带总体规划》,确定“三沿一地”(沿河、沿路、沿景点和县城及乡镇所在地)为生态乡村建设重点区域,重点建设全长38公里、涉及2个乡镇23个自然屯1万多人的全市首条生态乡村旅游示范长廊,引领全县生态乡村活动开展。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汇聚生态乡村建设“发动力”。大新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坚持驻村蹲点、一线工作法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汇集群众的智慧,让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并通过完善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政策措施,让群众“投工投劳有回报、出资出智有收益”,全面激活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共设立2246万元专项资金,以项目形式兑现“以奖代补”资金1000多万元以及推行“农家乐”贴息贷款,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热情。在此基础上,该县推行群众自我管理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成立党群理事会、行业协会等,共同讨论决定建设项目、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最终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建设成果的标准。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汇聚生态乡村建设“支撑力”。大新县注重体现当地村屯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积极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土司文化,大力弘扬霜降节、侬垌节、观音诞等传统节庆文化,修建恢复小灵珑土司后花园、知青楼,打造以木雕、根雕和工艺石等传统手工制造业为主的苏屯及以体验长寿文化为主的安平村湿地公园等,切实让特色成为生态乡村建设的“支撑力”。(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