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大力推进精准脱贫主打产业 发展确保今年获得好收成

扬鞭闹春耕奋蹄奔小康

  4月22日,村民在良口乡南寨村水田内劳作。

  耙田、扯秧、挑秧、插秧……连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南寨村迎来春耕旺季,农民们在稻田里穿梭着,吆喝声、欢笑声、机器轰隆声交织成一曲曲田园交响乐,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构成靓丽的春耕画卷。今春,侗乡紧扣“两茶一竹”、种稻养鱼、林下经济等精准脱贫主打产业,早谋划早行动,着力唱响春耕大戏,确保获得好收成。

  两茶飘香钱袋鼓

  “油茶林该如何整形修枝?施肥时肥料该如何搭配?怎样识别病虫枝、寄生枝等?”3月9日,在斗江镇滩底村玉稿山软枝油茶基地,三江油茶专家侯立英深入田间地头,向村民传授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为村民一一释疑解惑,并操作示范。当日,该县林业局还向当地油茶种植户免费派送有机肥47吨。4月20日,县长吴永春率农业产业组深入茶企召开座谈会,为三江茶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了解今年春茶生产销售情况,共商突破发展瓶颈。

  近年来,三江把茶叶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整合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资金,通过“领 导重视、部门齐动,政策引导、项目推动,科技引领、市场拉动,基地示范、典型带动,企业带动、品牌推动”等举措,大力扶持茶叶生产。截至去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干茶产量达1.1万吨,产值达11.75亿元。全县有茶农58700户,占全县户数的66.6﹪;有茶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5.6﹪。全县现有茶叶企业126个,2015年茶叶实现农民人均收入3295元。今年,全县计划新种优质茶叶3000亩,实施油茶低改13万亩,使“两茶”产业成为侗乡农民脱贫增收的主打产业和“绿色银行”。

  稻鱼双收增效益

  钉模板、运沙石、拌砂浆、灌沟渠……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稻田养鱼示范基地,村民抢在雨季到来之前加紧硬化田埂,赶制鱼坑鱼沟。“去年,县农业局到我的示范田测产,稻谷产量每亩达524.8公斤,比上年不养鱼增产稻谷20%。

  今年,我的干劲更足了!”村民莫玉荣乐呵呵地对笔者说。近年来,该屯立足实际,主推坑沟式“稻+鱼+泥鳅”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建成面积达135亩的相关种养设施,开挖鱼坑107个,涉及农户112户,每亩稻田放养鲤鱼300尾、泥鳅2000尾。去年经农牧部门联合测产,其平均每亩稻鱼产 量52.5公斤,稻谷增产15%,仅此一项便让农户每亩增收2500余元。“我们山区气候特殊,稻田病虫害少,大多以山泉水来灌溉,放养的禾花鱼体肥味美。自去年底全县冬修水利现场会在我村雷洞屯启动后,村民干劲十足。仅用三个月,全村200多亩的连片高标准种稻养鱼示范基地就全部建成。”丹洲镇板江社区党支书褚庆华说道。今年是三江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的最后一年,全县将完成稻田标准化建设2万亩,种植再生稻1万亩,使全县7万亩保水良田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又一特色“主渠道”。

  林下种养辟新径

  “去年罗汉果收购价高,让我尝到了甜头。今春,我要扩种罗汉果100多亩,并聘请10多个村民帮忙种植和管护,带动周边村屯的100余名留守妇女在家创业。”4月21日,高基瑶族乡高基村巾帼致富能手曾丽明介绍道。今年,高基乡创新观念,充分发挥精准脱贫“娘子军”的作用,积极搭建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平台,深入实施“产业到家,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着力构建“产业基地+致富能手+贫困妇女”模式,依托瑶乡漫山遍岭的生态竹林,通过提供产业信息、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和维权服务等措施,鼓励和扶持妇女发展林下养鸡、套种草珊瑚及种植罗汉果、钩藤等种养产业,促使瑶乡经济从单一的“竹林经济”向多元的“林下经济”模式迈进,使广大妇女足不出村便能就业增收、创业致富。目前,该乡“娘子军”已种植钩藤1800亩,养殖竹鼠近4000只、竹林土鸡11余万羽,种植罗汉果7000余亩,年产值超1亿元。林下养殖的“瑶乡经验”,已成为三江精准脱贫的新样板和新途径。

  通讯员龚普康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