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全力打好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

补齐短板 增强后劲

  “喂!喂!我这边噪声太大,等下回您电话。”4月12日,忻城县莫老爷丝绸有限公司车间机声隆隆,总经理苏国军一边指导工人操作机器,一边接客商的订单电话,忙得不亦乐乎。

  “目前,白厂丝供不应求,我们打算把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力争年产值达到2.5亿元。”苏国军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而在红渡镇礼因惠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贫困户们冒着蒙蒙细雨打水泥桩、竖水泥杆、栽百香果苗。“为了完成200亩百香果的种植目标,我们互助组连续作战,争取早种一个月多收一批果。”合作社理事长罗忠贤高兴地说。

  从工厂车间到生产基地处处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景象,是忻城“十三五”开局之年实施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发展缩影。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在接受“问计春天——来宾‘十三五’开局媒体行”新闻采访团专访时说,忻城县将重点实施“11236”工程(种植10万亩百香果、养殖10万头牛、石材总产值突破20亿元、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扶贫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投资60亿元),继续推进“攻扶贫、强石材、推旅游、建新区”四大重点工作,全力打好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补齐短板,增强后劲,着力将忻城县打造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特色旅游名县。

  A 打造特色工业 带动产业升级

  【新闻现场】3月27日,思练镇工业集中区兴城石材厂又迎来一批客人——广东省云浮市石材商会考察团。大家对这里的银白龙、霸王花、云雾石、灰姑娘、黑白根等石材产品赞不绝口。“忻城独特的石材品种吸引了国内外客商,意大利、比利时等客商也来考察合作开发项目。”石材厂老板张明生介绍说。

  【视角延伸】忻城由于地处大石山区,以大理石储量大、品种多、质地优、易开采为特色,为振兴大石山区经济,忻城提出石材产值突破20亿元发展目标,努力打造成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石材加工、交易、展示、物流基地。

  “十二五”期间,忻城实施“点石成金”战略,共引进了兴城、宏德、西部矿业等14家石材企业,带动当地3000多名农民工就业。

  为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忻城县把项目谋划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腾飞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谋划实施170个民生项目,其中基础建设项目90个、产业项目14个、公共服务项目63个、生态项目3个,本年度计划投资26.6亿元,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一季度,全县开工项目7个,竣工项目2个。

  “生态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忻城重大项目建设的重头戏。”忻城县县长李朝晖说,该县正积极推进柳州-南宁第二条高速公路过境部分、贺州-巴马高速公路过境前期工作以及推进来宾港北港作业区项目建设,促进忻城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节点旅游城市。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工业提质、农业提效、经济腾飞,忻城加强项目谋划,简化项目落户投产过程的工作流程,把项目前期评审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同时,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把项目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和廉政工程。

  B 调整农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

  【新闻现场】“咯咯……”在树木葱绿的山脚下,随着一阵吆喝声,一大群放养鸡飞扑而来。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北更乡富民农牧专业合作社上演。这个年出栏优质肥牛2300头、黑山羊2500只、禽类10万多羽的合作社,是当地最大的特色养殖基地。

  3年来,该合作社已发展会员26人,其中建成年产值50万元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有7人,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有6人。

  【视角延伸】2016年,忻城县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同比增长12%以上。目标既定,底气何来?种百香果、育肥牛、搞劳务输出、发展乡村旅游……该县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今年,我们重点打造‘百香果之乡’,计划新种百香果1万亩。”谢大研说,在本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里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户免费提供百香果苗、水泥杆和钢线,广泛开展果苗培育、种植培训等,并积极引进百香果加工企业,确保每公斤收购价不低于2.6元,保障果农销售渠道畅通、收入稳定。

  在政策导向下,红渡镇马蹄村大学生蓝振铭没去广东找工作,留在村里创业,租种了50亩百香果。“全部挂果后,按亩产1500公斤计算,一年收入近20万元。”蓝振铭算了算账,觉得很有赚头。

  欧洞乡独山屯村民覃玉柳则把自家50多亩碗口大的速生桉砍掉,退桉种果。他说:“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我觉得种百香果更有发展前景。”今年,仅欧洞乡“退桉种果”面积就达120亩。

  “我们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育肥牛项目,在册贫困户养牛每户补助3000元。项目覆盖45个行政村,受益农户1000户3800人。”谢大研介绍说。

  “北更乡还创新开展‘爱心款传递活动’,即由乡党委、政府按每户5000元借支给贫困户作为股金加入本乡富民农牧专业合作社,让贫困农户在合作社参与生产劳动,年终参与合作社分红。5000元股金无息借支2年,2年后传递给其他贫困户。”北更乡乡长罗才成说,去年,8名贫困农户在开展“爱心款传递”活动中实现脱贫。其中,塘太村巴图屯村民樊石康在合作社一边参与劳动,一边学习技术,后来自己创办养殖基地,目前育有肥牛25头。

  C 创新扶贫形式 共促脱贫攻坚

  【新闻现场】每当夕阳西下,忻城县城南新区移民安置点小卖部门口便开始热闹起来,原城关镇黄宜村古林屯村民蓝莉琼一边卖货一边与顾客谈笑风生。“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还能当上老板娘。”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视角延伸】“九分石头一分土”是忻城县的真实写照。目前,该县有在册贫困户2.7万户9.9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村庄。

  如何找准突破口,抓住症结问题,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二五”期间,忻城重点推进“攻扶贫、强石材、推旅游、建新区”四大工作,大力实施生态易地扶贫搬迁等十大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挪出深山、脱贫致富。

  5年来,忻城在实施生态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不断探索生态搬迁、工业搬迁、城镇化搬迁等扶贫开发新模式,帮助不通水、电、路以及自然灾害严重的贫困山区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移民搬迁。截至目前,共实施生态易地搬迁工程20个,涉及搬迁群众2842户1.42万人。

  同时,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忻城的农副产品、土特商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销量、销售额成倍增长。

  今年1月,忻城县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项目,项目包括建立1个县级运营服务中心、50个农村淘宝服务站,计划3年内发展农村淘宝服务站100多个。李朝晖说:“我们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作,为全县优质农特产品搭建了一个现代商务营销网络平台,将更多的忻城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大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此外,忻城还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景区+基地+农户”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农户通过景区务工、旅游接待服务等方式参与旅游经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

  为了解决农民尤其是贫困户的融资难、贷款难,去年,该县还创新实施“金融扶贫工程”,由政府出资1000万元设立“三农”金融服务信贷专项担保基金,担保基金以10倍放大信贷额度支持“三农”发展,为贫困户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去年8月,遂意乡农民蓝华海获得5万元无抵押贷款后,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现在养了60只羊、5头牛,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起,县财政将在原来10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担保基金2000万元,撬动银行3.5亿元扶持‘三农’发展。”谢大研说,按照这个计划,忻城将在3年时间里,为全县包括建档立卡的8万多名贫困群众提供总额10.5亿元的贷款支持,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新闻链接

  今年忻城发展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工业总产值增长7%,农业总产值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贫困人口减少2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