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县]全力推进扶贫搬迁移民安置

建立安置点121个,安置贫困人口和库区移民23199户11.6万人

  都安讯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最早探索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移民的县份。该县不断创新,拓展了无土安置、山上搬下、整屯搬迁和近产业园区、近县城城区、近旅游景区、近乡镇集市、近公路沿线等“五就近”安置模式,通过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创建了八仙农民城、农民进城创业园以及九香新村、菁盛、地苏、拉烈、百旺、红渡等10个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其他乡镇采取分散安置,移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

  改善生活条件。移民告别了过去的土坯房、毛草房、树皮房,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房子,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集中安置点实行水、电、路、通讯、广电五到位,移民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与过去居住在山高林密、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质灾害频发的环境相比,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生态移民搬迁,户户建起了新房,家家有了电视、电话、自来水,有的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买了摩托车、拖拉机等。学校、市场、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安置点内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和环境绿化,有的还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移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如农民进城创业园、城区周边移民安置点和乡镇集市周边安置点的房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立面“三统一”建设,使得移民安置点房屋整齐划一,成为城乡间最美的风景线。

  加快生产发展。部分安置点大力发展甘蔗、桑蚕、藤编、畜牧养殖、劳务经济、旅游开发等,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扩大了产业规模,增强了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如八仙农民城、农民进城创业园等安置点,有30%的农户实现自主创业、30%的农民成为“职工”农民、30%的农民成为“技工”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搬迁群众收入来源由原来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向种养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多元化转变,有了更多的生活门路。

  实现安居乐业。20年来,该县在县内、县外建立合格的移民安置点有121个,共安置山区贫困人口和库区移民23199户11.6万人,全面完成了易地安置计划任务。安置群众基本上实现了“当年进场、当年开发、当年住进新房、当年解决温饱”的目标。此外,该县不断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社保政策、惠民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移民年人均纯收入比搬迁前普遍提高,实现了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的目标。

  保护生态环境。山区群众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为了生存只能靠山吃山,掠夺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大。搬迁后,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在实施生态移民工作中,该县还坚持与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生态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过去杂乱无章、破烂不堪的房屋,变成了样式统一、格调清新、安全实用的小洋楼,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如登金安置点、拉温新村、九香瑶族新村、坤洞新村等安置区,成为全县、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蓝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