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教育扶智斩“穷根”

  天等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年来,该县坚持以教育扶智作为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努力办好每一所偏远山村学校。

  如今,天等县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巩固率逐年提升,课改工作成效突显,高中教育稳步发展,教育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教育扶智已成为该县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

  A 均衡发展补短板

  “现在,只要你走进天等县任何一所学校,都能感受到教育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实施‘三个阶段’接力措施,努力夯实教育扶智主阵地的结果。”天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张雪奎介绍,围绕“能上学、上好学”的基本目标,该县坚持补足教育薄弱环节“短板”,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扶贫的内生动力。

  目前,天等县有各级各类在校生5万多人,教职工2900多人。近年来,该县全面实施一、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公立的县直机关保育院、私立的仕民幼儿园为示范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骨干作用,以抱团帮扶形式,辐射带动村屯创建普惠性幼儿园,实现乡(镇)、村屯幼儿园全覆盖,让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学前教育。

  同时,该县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初中校舍改造等系列工程项目,实现全县村小学、教学点学生食堂和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该县牢牢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关键点,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两年多来,市内外教师到该县观摩交流达3900人次。

  此外,该县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天等高中和民族高中两所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凸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如县民族高中与广西艺术学院联合办学,成为该院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音美体”特长生升学率一直居崇左市前列。

  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逐年提升。近三年来,该县“回流”生逐年增加:2013年有421人,2014年有825人,2015年有1459人。

  B 多措并举强师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要想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有质量的教育,那只能是一种奢望。”天等县委书记吴强说。为此,该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切实增强教师开展教育扶智的动力和能力。

  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该县多途径提高偏远教师待遇,县财政每年增补150万元生活补助费,补助覆盖全县乡镇每一位教师。全县学校均实施安教工程,共建107栋楼1582套房,实现乡村学校教师人人有房住。

  同时,天等县想方设法配足教师。2012年以来,该县招聘特岗教师224人,公开招聘教师258人,所招聘教师倾斜安排到偏远学校。同时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中小学教师轮岗支教走教制度、鼓励乡镇中心校教师到条件特别艰苦的教学点工作,确保办好每个教学点。

  此外,该县还内引外联提升教师水平,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国培”等各级培训。引进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与实践活动:与广西教育学院合作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与广西师范学院联合实施“有效教育,高效课堂”课改能力提升工程;与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C 家教中心暖童心

  “《三字经》里的‘次谨信’,简单来讲,就是说话算数,不说谎,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近日,在向都镇定明村上邓屯,天等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教师欧金海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亲切的互动形式,以“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为主题进行讲课,巧妙地把“大道理”变成家常话,赢得群众阵阵掌声。

  当天晚上,该县2016年第一季“家庭教育宣讲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天等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教师们将分赴全县13个乡(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宣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天等县自然资源匮乏,劳务输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全县45万人口中,就有16万人在外务工。2015年,该县劳务输出实现近20亿元收入。然而,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却留下了5.6万名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60.2%。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让外出的父母无后顾之忧?该县成立广西首家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开展“大榕树讲堂”家庭教育,指导“四进”(即进村屯、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宣讲活动。通过上百场公益咨询活动,帮助和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方法,尤其是让家长懂得“越不读书越穷”“只有孩子读书学到本领,家庭致富才有希望”等道理。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家教中心”组织开展的“大榕树讲堂·家庭教育系列”主题宣讲活动330多场,直接受益人数达12.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