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家门口”就业路宽敞

  本网武宣讯(通讯员陈德仁)近年来,作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的武宣县,把创业创新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来抓,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资源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武宣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1%。县委、县政府把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创业素质的教育纳入各阶层教育体系,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阵地,加强创业课程的设置,培育创业技能,加强创业的实训,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全程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张秀仁曾到东莞橫沥镇幼儿园任教师,后回武宣小红帽第二幼儿园任园长。曾程和翁贻练都是武宣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合资成立私企“祥程汽车维修中心”,注册资金30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全力发展重点产业,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新平台。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构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全县共引进和培育正大集团等7个行业龙头企业,启动创建红心柚、食用菌、甘蔗、茶叶、哈密瓜、养殖这6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县有3232户农民回乡创业,建立就业基地4个,特色产业培训基地20个,创业示范基地15个。禄新镇禄村村民覃桂影2011年怀揣在广东奋斗得来的资产,投入100万元承包土地、购买农机,投进了规模种养业,被区、市、县三级农机专家称为规模经营的创新典范。

  在此基础上,该县强化创业资金扶持。5年来,武宣县向符合条件的农村家庭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累计3.82亿元,带动3万多农民工创业致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54亿元,获得财政贴息989万元,惠及农户4095户,“妇”字号基地从最初的18个发展到现在的258个,为上万名妇女提供就业岗位。陈利新成为全国劳动模范,雷霜荣获2010年中国银行行业协会(花旗集团)微型创业一等奖,唐纯英创建的示范基地成为广西“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桐岭镇覃逸枭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2013年获得贷款20万元。他承包了田台村、花山村等多片荒地,种上了100多亩甘蔗,总产量达500多吨。

  针对返乡农民工这支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该县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指导平台。先后出台了促进创业就业政策20条,实施“万名创业者工程”和“万户农家乐”工程。围绕承接大藤峡水库的产业转移、承接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双承接”工程,县微企办、工商局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扶持微型企业515户,注册资本5092万元,带动就业2590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的重要力量和途径。

  该县创新启动“三个一”就业培训,即:就业培训一个人,解困一个家庭;就业培训一个点,致富一个村(屯);就业培训一个乡(镇),造福一方百姓。人社局联合县农业局等部门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深入各乡镇、村屯举办培训班,成功带动东乡镇风沿村、三里镇霞山村村民种植1000多亩红心柚。武宣镇大禄村村民黄业腾通过参加创业培训返乡创业,创办了规模养鳖场,带动了全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12人,其中少数民族就业人数占8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就业人数占9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