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讯 3月3日,笔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水洞村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坡上,高低不平的土地种满了桑树;村民们迎着春日的暖阳,在桑园除草、施肥,一派繁忙的景象。
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常绍能介绍,2013年底,他把其他村民闲置的4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种植桑树。每年除去成本,纯收入有10多万元,全家靠种桑养蚕走上了致富路。村主任杨金明说,目前该村有104户连片种植桑树1184亩,每年养蚕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全村有望在2020年前脱贫。这是该县实施“十个到村到户”工程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该县积极创新扶贫理念,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好扶贫资金、广筹社会资金、激活民间资金等方式,深入实施“十个到村到户”工程,即产业扶贫、惠民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基础设施、危房改造、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改善贫困村屯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村群众收入。该县88个贫困村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全部落实“一村一策”。
目前,该县建立了财政扶贫、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5年,建成50条153.9公里的贫困村、屯道路;开工建设27条47.5公里的革命老区公益项目和财政扶贫屯级道路。争取“十百千”扶贫示范工程项目资金和财政补贴共15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扶贫、人社、民政、科技等部门为有知识、有劳力、想学技术的困难家庭青年免费提供技能培训4955人,转移就业4902人。扎实推进“雨露计划”,为1132名贫困学生发放就学补助374.1万元。全年投放联合国援助乡村小额信贷159笔31.8万元,发放贫困互助资金45万元。全年共争取到中直、区直和市直对口帮扶资金1.3亿元用于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融资8亿元用于推进全县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工程。争取到自治区移民和财政部门项目资金130万元,采取“无息发放,到期归还”的办法,滚动发放给金钟山、革步、天生桥等库区移民发展种养产业。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6元,2.16万人实现脱贫,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莫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