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万名外出务工者返乡参与脱贫攻坚战纪实

“引凤还巢”创大业

  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怎样才能做到精准脱贫?德保县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中以热情优质的服务“引凤还巢”,吸引上万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投资兴业,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嬗变,而返乡务工人员也成为了该县脱贫攻坚战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返乡务工人员如何参与脱贫攻坚战呢?近日,笔者专程深入该县各乡镇进行探访。

  3月2日,笔者驱车前往东凌镇多莫村多甲屯至多莫屯大果山楂种植示范点。一走进村头,近300亩已开坑备种的连片土地上人潮涌动,有的移苗入坑、有的挥锹填土、有的铲土浇水,呈现一派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在现场,该镇多莫村多甲屯村民黄常志告诉笔者,他是一名外出返乡务工人员,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近年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很大,特别是今年,镇政府号召大家种植大果山楂,并给予了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于是他决定回老家种植山楂,今年他家就种植了23亩。黄常志说:“政府对我们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关心,春节前参加了镇党委、政府领导组织的外出人员座谈会后,我创业的信心更足了,我希望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乡和我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来督查山楂种植情况的东凌镇党委书记黄明泽介绍,东凌镇是个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大镇,长年外出务工1万多人,该镇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中,积极打好“外出务工”这张牌,以“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带回创业者”为理念,通过组织召开返乡务工座谈会,通过“植桐引凤”搭建创业、“穿针引线”搭建就业、“技术引路”搭建培训等措施,统筹安排部署,积极为返乡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今年该镇共种植大果山楂3500多亩,有3420多名返乡农民工参与种植2680多亩。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外出返乡创业人潮中,抱团创业成为了德保县脱贫攻坚战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县燕峒乡保堂村群众黄善财、黄建泽、张善珍3位群众在返乡创业中志同道合,另辟蹊径,通过抱团养殖石蛙开拓一条致富门路。在他们的华宝石蛙养殖场里,只见蛙池里养着水草,流着山泉水,模拟着石蛙在山里生长的自然环境。黄善财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养殖石蛙的经历。2015年3月,黄善财等3位群众把外出积累的钱合资11万元建设了蛙池、遮阳蓬,购买了100只成年种蛙和5000只蝌蚪苗。就在大家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次沉重的打击扑面而来。刚买来的几千只蝌蚪在十几天时间内全部死亡。然而,这次挫折并没有把这3位敢于创业的返乡年轻人打垮,他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通过咨询专家、上网学习等获得养殖的技术知识,使他们明白了科技养殖的重要性。从那之后,他们一方面加强与专家的沟通联系,一方面通过网络加强石蛙养殖技术的学习,并仔细记录每天喂养石蛙的情况,慢慢地积累养殖经验。目前,他们养殖场里的石蛙生长良好。黄善财还说,现在市场上养殖的石蛙每公斤200元,市场潜力巨大。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精心护理,通过科学养殖获得成功,并带领附近的群众一起发展石蛙养殖产业,实现增收目标。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培育群众新的收入增长点也是该县众多返乡农民工参与全县脱贫攻坚战中的有效途径。该县龙光乡钦迷村下迷屯群众黄必升长年在靖西打工,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从一名打工者成为一名建设行业小老板、创业的致富能人。多年来,他先后组织了本村20多户近100名群众一起到靖西去发展,并对他们的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给予极大支持,使他们都能顺利安心在外务工,目前,有大部分群众已通过劳务脱贫致富在靖西安家立业。今年,他回乡过春节时,看到老乡们生活依然没多大变化,就有了再带他们出去打拼的念头,于是逐一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今年村里又有10多户群众过节后跟着他一起到靖西发展。黄必升说:“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了才算富。只有群众富了,我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德保县先后共有24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积极返乡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今天,脱贫攻坚对于德保而言,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全局和战略,是“第一民生工程”,是一项“全民工程”,是民生之首、发展之要、赶超之策。“第一民生工程”正托起山里人的新梦想,为建成一个老百姓得实惠、人民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德保全县36万各族人民正众志成城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