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新征程 新跨越 新荔乡

  灵城新貌。 杨光幸/摄 

  烟墩大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 韦耕洲/摄  

  “十二五”期间,灵山工业迅猛发展。图为当地一电子企业生产车间。 韦耕洲/摄  

  灵山是“中国奶水牛之乡”,图为当地牛场标准牛舍一角。 韦耕洲/摄  

  “荔乡仙子”采荔枝。 邓蕾雅/摄 

  中国十大古村落大芦古村全貌。 朱 智/摄  

  灵山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 李铨晶/摄 

  灵山县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奶水牛之乡、养蛇之乡、名茶之乡,也是久负盛名的水果之乡、水产之乡和鱼米之乡。 “十二五”时期,灵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克难攻坚,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5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5亿元,财政收入1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灵山县确立“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打造了十里、陆屋和武利3个工业园区。5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孵化了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灵山工业区被自治区列为产城互动试点园区。

  目前,灵山工业园区形成了电子、食品等6个产值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在园区经济的带动下,全县统筹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10个,总投资 88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81家,亿元企业新增4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33.5亿元,是2010年的5倍,年均增长38%。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农业产业亦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灵山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62.83亿元增至104.2亿元,“特色农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251元增至9766元,年均增长13.2%,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

  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十二五”以来,灵山县不断健全民生保障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5年间,该县共投入资金8亿多元,完成了1.4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同时,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建设了6161套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工矿棚户区改造,还在棚户区配套建设了电子产业园、工业园、农贸市场等系列工程,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在就医方面,今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44.65万人,参合率接近100%,其中为参合农民缴纳大病商业保险参保费3859.13万元。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灵山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转型中的灵山提供强劲的“混合动力”,共同抒写好荔乡“十三五”的恢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