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恭城“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在莲花镇门等村水选垃圾处理中心参观。
油茶文化节期间举办的长龙油茶宴。
各种团队慕名前来门等村委矮寨村参观。
▲瑶族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主体工程瑶族盘王阁对外开放。
▲云雾笼罩的风力发电场美不胜收。
前言:“十二五”,对恭城瑶族自治县而言,是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该县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十佳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县”等荣誉;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运行,一步迈进“高铁时代”;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成功召开,“恭城经验”引起全国关注;两大风电场并网发电,风电能源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主题县,其展示得到各界好评;中、高考成绩稳居全市11县前列;嘉会“撤乡建镇”挂牌;《恭城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新修订并批准,其中内容折射生态发展之路更加明晰。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7.85亿元增加到78.95亿元,年均增长7.96%;财政收入由3.02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年均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38亿多元,年均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442元增加到25391元,年均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120元增加到8890元,年均增长11.7%。可以说,这五年该县全面出色完成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成功筹备一次全国会议,“恭城经验”全国关注
2015年11月6日,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在该县成功召开,“恭城经验”得到了国务院、区、市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其“加强改善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风貌,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获得国务院第二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会议在该县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得益于国务院、国家部委、自治区和桂林市的亲切关怀和坚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举全县之力,投入资金2.79亿元,共完成筹备项目12大类73项。高标准打造黄岭、红岩、门等(矮寨)3个现场参观点,基本实现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两个全覆盖”,全面实施县城及参观沿线村屯风貌改造、绿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县城-高铁站、莲花中学-蜈蚣岭、燕岩大桥-民族中学、新街等重要节点改造,该县的乡村更绿、更美、更净,群众居住条件更为舒适,探索了一条“生态化、低成本、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成功路子。
会议向全国集中展示了自治区、桂林市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成效,展现了恭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总结的“恭城经验”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把“美丽恭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成为多地争相学习的“标杆”,200多批次各地团队纷纷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两大风电场并网发电,开启新能源产业发展新篇章
去年12月,恭城燕子山、西岭两大风电场同时并网发电,有效填补了恭城风力发电的空白,让昔日偏远落后的瑶乡开启享用“绿色能源”的新生活,也为整个广西电力“大河”汇入一条源源不断的支流。
国电燕子山风电项目是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装机容量4.95万千瓦,设计年均发电量1.3亿度。项目于201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历时3年,投产后,每年将上缴税金1800万元。西岭风电场也是自治区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4.9亿元,投产总装机容量为4.9万千瓦,设计年均上网电量9000万千瓦时,工程项目投产后,年将上缴税金1300万元。
成绩的背后,是全县上下不懈的艰辛与付出。燕子山风电场项目从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到争取立项,历经各种复杂的审批程序,到开工建设及并网发电,历时5年多,付出了县领导、相关单位领导、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各级群众的无数心血。据了解,两大项目从征地到开工建设,特别是进场道路的建设,得到了嘉会镇、龙虎乡、西岭乡、平安乡、恭城镇沿途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正是他们合力推动,恭城风电发展才有了这样的速度与成绩。
恭城是全国108个绿色能源示范县,风力资源丰富,风电开发潜力巨大,预计可开发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两大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为瑶乡提供生态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恭城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抓紧抓好三江、门楼等风电项目建设的同时,把开发新能源作为生态工业的重中之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该县在发展产业经济过程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出台系列稳增长工作措施,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分类指导、精准发力,保持了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以崭新的面貌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转型提质提速发展。
生态工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出台工业发展奖励办法,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南方水泥、财茂砼业平稳发展,完成矿产公司、长行公司技术改造升级和钽铌(钨锡)项目厂房建设;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以莲花镇为中心的脆柿加工区、以燕兴工业新区为中心的规模月柿加工区。丰华园月柿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柿饼加工实现工厂化生产。累计争取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普兰德生物公司等9家企业列入广西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生态农业产品就地加工升值空间不断扩大,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的结合不断加深。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成”的要求,高起点搞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建成开花山、虎尾、燕新、茶东4个工业园区,园区开发建设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跻身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税收占全县工业经济的70%以上,仅南方水泥税收就突破5000万元。
生态农业转型发展生机勃发。坚持种养结合、农旅结合,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办法,累计流转土地5万多亩,建立了古城茶叶、栗木金燕子等土地流转示范点314个,兰洞益民甜柿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滴灌、网棚种植等设施农业得到发展;农村沼气入户率稳定在89%以上,全面推进沼气“全托管”扩面工作,推广农户突破1万户;水果种植面积48.3万亩,形成了以月柿为主,桃、李等春夏熟水果为辅的水果种植结构,建立月柿、柑橙等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0多个,推广面积达30多万亩,示范点优果率达90%以上,被评为“全国农业(水果)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栗木鹏宇兄弟、金燕子生态果园成为农业部柑桔标准园;“恭城月柿”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入选《广西特产宝典》,“恭城脆柿”“恭城柿饼”获得广西著名商标,恭城月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存栏竹鼠20多万只,成为华南最大的竹鼠养殖基地,竹鼠深加工取得突破,亿富升竹鼠加工系列产品获得了QS认证,成为放心食品,拉长了竹鼠加工的产业链;“恭城竹鼠”“恭城娃娃鱼”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47%上升到现在的81.14%,拥有生态公益林100万多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6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1.76%;林业用地绿化率96%,道路、河流、城乡居民点“四旁”绿化率均在95%以上。
生态旅游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按照“观文物古迹,品瑶乡风情,赏生态风光”的发展思路,以节庆为载体,把生态田园风光与文化、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春之花”(文武庙-大岭山赏桃花)“夏之凉”(文武庙-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徒步户外游)“秋之实”(文武庙-红岩村或北洞源村游果海)3条旅游线路入选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恭城油茶文化节、关帝庙会等旅游节会活动精彩纷呈,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效应更加突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县”。恭城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庙一馆”、红岩村成为3A级景区,社山村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红岩、黄竹岗等一批村屯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围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确立了“一核一带三组团”的旅游发展产业布局和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总体目标。瑶族文化旅游开发、龙虎关旅游景区开发项目持续推进,瑶寨盘王阁、创意园建成开放,三庙一馆保护维修项目基本完成。金茶江五星级酒店等旅游和服务业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新建旅游厕所6座。积极筹建恭城瑶乡国际旅游度假区,邓扒村敦艺谷艺术主题度假村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高铁“快旅慢游、同城效应”逐步显现,高铁站日均客流量达3000多人,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游客接待量157.2万人次,增长13.2%;社会旅游收入14.37亿元,增长21.6%,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新入库财茂投资开发、顺通物流等重点服务业企业4家,广东连锁50强企业“天和百货”进驻恭城,梦迪3D影城建成营业。
“三化”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该县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中,有序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在深入实施“三清洁”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的“三化”工程,重点开展“百村增绿、百河整治、百路通达、百场巡讲”的“四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015年,在“村屯绿化”工作中,投入180万元,完成示范村村屯绿化15个,任务完成率100%,绿化面积78.9亩;投入96万元,完成一般村任务320个,任务完成率100%,苗木共种植60794株,绿化面积306.3亩;红岩、黄岭、矮寨等7个村屯被评为广西第一批“绿色村屯”。在饮水净化工作中,投资254.03万元,完成计划的工程项目数35个,其中项目解决人口数1.0414万人,完成解决人口数1.0414万人。在道路硬化工作中,大力发动,激发农民的主体积极性,农民主动筹资、筹工,改善农村道路建设,至去年底,全县总共硬化村屯和户间道路1400多公里,硬化率占自然村屯总数的80%以上,建制村道路37条192.8公里,行政村公路硬化率提升至96%。
活动中,该县突出抓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7个、片区处理中心4个,建成具有沼气处理、微生物水选法、制肥、碳化热解、卫生填埋等工艺的垃圾处理设施一批;在70个行政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4座,铺设污水管网128公里,覆盖60%的行政村,处理规模达每日6400吨,年处理量达233万吨,农村污水处理率达57%以上,实现了垃圾和污水处理两个全覆盖。在村内,则突出抓好改水、改路、改房、改厨和改厕,着重提升住宅舒适化程度。
该县按照“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以线扩面”的思路,建设重要节点,在恭城镇燕新路、平安乡新街村、莲花镇田厂屯等节点,修整了路基,铺设了大理石人行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种植了路树,在道旁建起了微花园、微果园,整洁美丽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县城。活动的开展,让恭城瑶乡的树绿了、山青了、水洁了、村美了,前来观光休闲的人多起来了。红岩、矮寨等的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餐馆、农产品店,实现了就地就业,增加了收入。
城乡建设开创新局面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就,莲花镇、恭城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7个、生态村24个。
“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成绩喜人。贵广高铁建成通车,灌阳经恭城至平乐高速公路项目列入全国高速公路网,通用航空机场开展前期工作;县城滨江苑新区、城中西路新区基本成型,增设茶北、文武2个社区,县城建成区面积扩至7平方公里。持续抓好县城风貌改造和管控,民族风貌更加凸显,被评为“全区县城风貌改造示范县”,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嘉会“撤乡改镇”获得批复,完成了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龙虎乡作为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各项建设顺利推进。累计完成102个普惠制新村建设、238条村屯道路硬化和28个村屯太阳能路灯安装。朗山、杨溪等12个村屯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门等、矮寨乡土化改造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该县连年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26万人。中、高考成绩稳居全市11县前列。出台计生高考奖励办法,对考上一本线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大学新生每人奖励5000元。科普科技活动深入开展,月柿种植协会等5个基层协会荣获“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0.57件。《恭城油茶制作技艺》《瑶族吹笙挞鼓舞》等9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廉政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广西剧展“桂花金奖”。注重长寿文化挖掘,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大力推广瑶族健身舞,民族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得到加强,被评为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村)2个、区级文明单位(村)31个。依法治县和“创平安幸福恭城·建安居乐业家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社会公众安全感在全区排位由2014年第77位上升到2015年第17位,排名全市第二。
恭城29万各族人民用古老的朴实,坚贞的执着,不懈的追求,绘就了自己的理想家园,谱写了南疆少数民族自治县跨越发展的炫丽篇章!成绩催人奋进,追求永不止息。“十三五”时期,该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恭城建设成为“宜游宜居生态养生城、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本版图片均由恭城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