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的油菜花基地引来城乡游人。 黄广生/摄
■核心提示
有山水旅游,有田园风光,还有众多休闲娱乐项目……博白立足农业大县优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建设美丽宜居新博白,“农业+旅游”互动、“生态+经济”双赢的美丽画卷徐徐舒展开,而山、水、田园自然之美,正是这幅画卷的生态底色。
农业“搭”生态
春寒料峭,走进博白县水鸣镇西塘村白面麓屯,一幢幢整齐的砖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连片桃花正含苞,跃跃躁动欲怒放……
该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体验、度假、购物等。如今,这里已变成一个特色百花园、植物园、生态园。
近年来,博白县以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由零散向集约转变。引得大企业、大集团接踵走进博白,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完善宴石山风景区基础设施,高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也如火如荼地建设。在现有休闲农业、生态观光等资源的基础上,浪平麻竹长春园、浪平文化旅游区、东平塘龙生态农庄、九龙客家生态游乐园、亚山鲤鱼湾休闲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在客家土地竞相崛起。
生态“拉”旅游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丛丛麻竹缀山间。”这是对博白县浪平镇特色麻竹产业的真实写照。在浪平,漫山遍野都是茂盛的竹林。与常见竹子不同,这些竹子叶子肥大,有一个成年人巴掌宽。置身竹林下,遮天蔽日阵阵阴凉。这些浪平的“宝贝”,既能促农致富,又能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这十几年,我们为子孙后代着想,坚决不种破坏生态环境的植物,而是选择种植麻竹,现在这些麻竹可是立了大功了。”浪平镇浪平村支书梁祥信说。
山多地少,原是浪平镇的短腿。前些年,农民仅靠人均不足0.5亩的水田谋生。如今,从和睦村到六江村连绵17公里的江边翠竹,漫山的麻竹笋给他们换来了宝贵的“竹”经济,更形成了一道美丽的乡村旅游风景线。
浪平镇党委、政府“抓一促三”,在大力抓好麻竹种植的同时,促进林下经济、麻竹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发展,使麻竹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浪平镇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在茂龙村投资“唐人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唐姓老板表示,他们会依靠竹海优势,在沿江的竹林打造一条“坐竹排、搭竹车、观竹海、吃竹笋、品竹筒酒、尝竹筒饭、叹竹芯茶、购竹工艺品”的旅游线路。
旅游“牵”财源
春节期间,我们来到东平镇新郑村,只见沿路满坡的砂糖橘,黄里透红缀满枝头。
在伟丰砂糖橘示范基地里,村民陈锡朋夫妻俩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招呼前来采摘砂糖橘的游客。他种植砂糖橘已有7年,由于连片种植成规模,他们利用果园发展生态旅游,如今夫妻俩年收入50多万元。
去年以来,博白县狠抓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夯实特色农业产业基础,重点加快火龙果、沙糖橘等特色水果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同步发展。同时抓好品牌农业建设,围绕那林鱼、空心菜、桂圆肉和八角等特色农产品,着力改良品种品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培育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健康养生等新型乡村业态。
“以前,我们仅仅依靠打工、养殖赚点小钱,除了供孩子上学外,口袋里没几分闲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不少村民靠种植砂糖橘过上了好日子。”陈锡朋高兴地说。在东平镇,因种植砂糖橘发展生态旅游而改变生活的村民,有房有车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