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加大扶贫队伍建设力度综述:不脱贫 不收队

  到2017年底,48个贫困村要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28元,返贫率控制在8%以内。目标既定,谁来干?右江区党委、政府高举扶贫大旗,区直单位和乡(镇、街道)选派精兵强将成立扶贫攻坚战指挥部,各乡(镇、街道)也分别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村(社区)配备扶贫专干……2015年以来,右江区一支由区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精准扶贫攻坚战队伍向贫困全面宣战,并明确:不脱贫,不收队。

  “十二五”期间,该区有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三五”却又新添了17个贫困村。2015年识别出来的40个贫困村中,只有4个村有集体经济,其中37个贫困村存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差的问题。2016年,该区仍有2.67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11.95%。从2015年至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平均每年要脱贫1万多人,任务十分艰巨。

  家住该区永乐镇平塘村的黄显达一家十分贫困。黄显达本人早年在偏远山区做代课老师时不慎摔下10米深沟,终身残疾,老伴也因车祸导致不能劳动,儿子患有“羊癫疯”每天躺在床上。

  如何把如黄显达这样的贫困户识别出来?该区区委书记亲自进村入户,四家班子领导对各自联系的村屯分别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该区党群部门、区直部门按3∶1或5∶3的标准抽调专职人员,共组建精准识别工作队103个961人,每个工作队由包村区直部门的一名副职领导任队长,队员由乡镇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区直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队伍强大、精干,力量充足,为精准识别贫困工作打下了“人”的基础。“车辆不足,开私家车,群众白天不在,那就晚上去。”该区泮水乡书记助理杨达辉如是说。

  人多好办事。自2015年10月份以来,该区完成了22200户贫困户90544人的入户评估、“两评议一公示”、贫困户公示公告等阶段性工作,并确定了11450户为贫困信息采集户。截至2016年1月13日,共采集10800贫困户信息,完成率为94.3%。

  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贫困户识别出来后更关键的是如何扶贫?如何脱贫?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打造一支“不撤走”的扶贫队伍。

  对此,该区成立由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其他班子领导成员任副指挥长,各区直单位主要领导、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任成员的扶贫攻坚战指挥部。同时,落实区“五委楼”4楼为办公地点,抽调128名干部,设立基础设施组、产业开发组、贫困监测组等10个专职小组,各小组组长均抽调相关部门副职领导担任,并明确职责,量化分工,不脱贫,不撤队。“我已经做好长期驻扶贫攻坚战指挥部的准备。”该区文体局副局长、扶贫攻坚战指挥部宣传组组长何军说。

  有了“指挥部”,还要有“作战部”。该区充分发挥区直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职能作用,建立了区扶贫信息中心和乡镇扶贫工作站。其中,区扶贫信息中心配备了3名事业编制干部、乡镇扶贫工作站落实了28名事业编制、村级聘请103名村扶贫专干,村级扶贫专干享受村副主任待遇,每月补助900元。同时,区、乡、村三级均配备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实现扶贫信息网络延伸到村一级,做到了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

  另外,该区充分发挥村“两委”、贫困村第一书记、“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的作用,保证扶贫队伍结构完善、力量充足。

  精准发力摘穷帽,万众一心奔小康。据统计,2015年该区共实施贫困村道路建设项目107条238.08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个、危房改造840户;引导贫困村种植芒果2.05万亩,实施油茶低改项目3300亩,实施养羊、养蜂、养鸭、养牛等扶贫“以奖代补”项目11个;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其中种植业21家、养殖业21家、种养兼营16家;汪甸瑶族乡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初步方案、土地清表、土方外运和填土预算评审工作已经完成,计划安置200户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