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 县]经济开发区发展纪实:打造新型“工业引擎”

  打造新型“工业引擎”

  ——容县经济开发区创新理念促发展纪实 

  容县经济开发区内一家新型食品包装纸彩印厂的自动化生产车间一角。记者 唐群峰/摄

  核心阅读

  “在经济新常态下,容县经济开发区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稳健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该县常务副县长梁伟说。去年容县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6.07亿元,同比增长14.87%,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和“引擎”。

  A 产业结构优化在创新中推进

  “这台机器将在农业领域引发震动!我们公司也将在今年6月上市。”1月18日下午,位于容县经济开发区的广西五丰机械公司厂房外,公司董事长李深文指着一台正在进行交货前试机的红色犁耕机自豪地对记者说。

  据悉,这种名为“粉垄深耕深松机”的犁耕机械拥有世界独创的粉垄深耕深松技术,能对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带来明显促进作用,曾获得袁隆平等国家知名农业专家赞誉。

  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曾乾文介绍,广西五丰机械公司“粉垄深耕深松机项目”是去年推进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计划征地400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万台深松深耕机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年创税约6亿元。

  该项目是容县经济开发区用创新发展理念,由五丰公司自主研发的新技术项目,将对本地机械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以南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健康食品加工业也是经济园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园区不断延伸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黑芝麻系列食品、沙田柚系列食品、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以及宝瑞坦系列药品的产业链。去年全年园区健康食品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8亿元,同比增长22.5%。

  此外,园区引进了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项目,推动产业结构朝低碳化升级。随着新宇再生资源项目、玉林米勒电动汽车、华润风能发电、国电风能等企业入园,经济园区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即将园区的新一支柱产业。

  B 园区与城区互动融合发展

  驱车行驶在横穿容县经济开发区的玉容一级公路上,路两边有一排排崭新的自建房,商店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曾乾文介绍,这些都是园区征地搬迁的安置户建起的房子,用于出租给园区工人,租金也比较合理。

  由于住房及周边各种配套设施的便利,加上离县城较近,园区内的工厂更容易招到工人,许多外出广东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本地,这对园区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工资差不多,这里离家更近,而且周边配套服务完善,生活成本比广东更低。”园区内兴鹏鞋业公司的23岁工人李小梅说。

  近年来,容县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城镇化项目建设,园区和城区建设互动协调推进,新开工和续建的城镇化项目8个,总投资达50亿元。

  其中,离园区不远的容州商业城项目包括一个容州国际大酒店,两大商业旗舰店、三大中心(商务、信息、研发)、四条商业街及配套住宅区。目前,该项目已基本竣工。

  总投资4000万元的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更让临近工厂集聚的园区有了厚重的文化味。该项目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去年4月已开工建设。

  此外,新建的容县实验学校项目将解决一部分工人小孩的上学问题。该项目占地20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建教学班30个,可容纳学生1800人。目前项目工程主体已完成,正在进行内外装修。

  C 贴心服务打造优良发展环境

  工人是经济开发区工厂运行的关键要素。每逢招工季节,容县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人员就要进入繁忙期。尽管人数不多,但园区管委会仍然派出工作队来到容县各镇圩,设摊点帮助园区企业招工宣传。

  招工服务只是容县经济开发区服务企业的一个片段。去年以来,为推进服务企业的常态化,开发区不断完善管委会干部职工挂钩联系企业(项目)制度,对园区建设大会战项目,分别落实领导包联、干部挂钩联系、定期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其中,开发区集中精力,重点扶持46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向企业传递国际、国内经济信息,研究稳增长、促发展措施,促进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6%。

  为企业提供各类软服务的同时,水网、电网、路网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完善。据统计,去年开发区新开工基础设施项目21项,总投资7.4亿元。标准厂房建设也在加快,去年园区实施标准厂房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10.5亿元。

  优秀的软硬件服务推动园区产业项目稳步发展。去年,园区共实施产业项目18项,总投资25.96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21.3亿元。

  调结构要化被动为主动

  ■岭南漫话

  三 峰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产业结构进入集中调整期。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地方政府是积极主动调整还是消极被动调整,决定着结构调整的成果。

  转型和调整必然伴随着阵痛。一些产能过剩、已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曾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税来源,需要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去改变。

  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化滞后所致。因此,积极主动地应对结构调整,需要在各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竞争引导落后产能退出,同时发展市场所需的新产业。

  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服务业等是我国产业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也是地方政府谋篇布局新产业战略的方向。但是,这些新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培育过程,在短期内可能并没有一些传统产业对GDP和财税收入的直接拉动作用那么明显。因此需要地方当政者将眼光瞄准未来,以长远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政绩为考量去制订地方产业战略。

  此外,地方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会更强更持久,也不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地方要将特色产业发展放到更高的战略位置,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稳固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