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罗城讯 (通讯员 蒙增师)2011年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坚持以改革精神激活开发扶贫内生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直面问题,敢于担当,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加快转变开发扶贫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输血”,帮助发展产业促进“造血”,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5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0.97万人下降到8.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62.51%下降到28.2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开发扶贫基石。“十二五”以来,罗城县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组织实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有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2015年,罗城还开展农村通屯公路建设大会战,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路(沥青路),全面消除农村“断头路”。大力推进黄金镇“整乡推进”示范区建设,截至2015年底,已整合各类资金共3.2亿元,投入到示范点建设,已开工项目189个,竣工143个。强力推动扶贫生态移民,规划实施4个移民安置点,目前,乔善、四把和怀群等3个安置点已经开工建设。
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引领脱贫致富“火车头”。以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金融扶贫模式为抓手,重点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贴息补助,增强其发展能力。“十二五”以来,该县共发放龙头企业贴息贷款9.16亿元,发放贴息累计达247.7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达4944万元,发放扶贫贷款贴息累计达247.2万元,受益贫困户4014户14049人。同时,全面深化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结合,开展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在17个试点村开展贫困村互助协会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抱团取暖”。截至目前,互助资金总规模达320.18万元,已有844户贫困户入社成为社员,有1078户贫困户获得借款464万元,有效缓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深化帮扶机制,形成扶贫攻坚“拳头效应”。全面落实“54321”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全县广大干部深入村屯了解贫困户情况,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实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全面推进“千企助百村”活动,引导社会力量,集中财力对重点贫困村进行帮扶,目前,有35家非公企业结对帮扶30多个村,捐款捐物6720万元,帮扶项目50多个。此外,劲牌公司向罗城县捐赠5000万元,成立劲牌有限公司专项扶贫基金。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造血”扶贫助增收。集中全县力量,推进核桃、两性花毛葡萄、桑蚕、优质特色柑橘、特色养殖产业等5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8.81万亩;毛葡萄总面积达7.5万亩;糖蔗总面积达15.9万亩,排全市第二;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5.9万亩,鲜茧产量达15万担;发展沃柑、“W默科特”等优质特色柑橘水果产业6060亩;红心猕猴桃、长寿农业有机蔬菜等3个示范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通过“长中短”产业相结合,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对低收入人口的带动率达到80%以上,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384元增加到2014年的4956元,年均增长13.5%,农村面貌、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