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为了真正将“穷人”找出来,广西决定定下“标尺”,将收入量化。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棉花村,成为广西新一轮精准识别的“试验田”之一。
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研室、扶贫办、广西调查总队等部门组成10多人的工作队,前往棉花村,为农户“打分”。房屋18分、电冰箱2分……工作队员白天进村入户,夜晚开会讨论。一轮下来,农户分数明显偏高,没准确反映出贫困程度。工作队不得不2次修改表格。
8月中旬,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来到罗城调研,亲自为农户们“打分”,并针对如何让分数真实反映出贫困程度提出修改意见。
“以前‘找穷人’,主要看年人均纯收入是否超过2736元。但了解真实收入很难,有的农户虚报;有的在城镇买有房产、汽车,难以辨别;也有个别村干存有私心,把指标让给亲友,确定贫困户的主观因素很大。”罗城县扶贫办副主任韦时府表示。
“农户的贫困程度被细化为住房、耕地、劳动力等90多项指标,仅住房就分11项标准,每项标准按对应分值打分。”广西扶贫信息中心主任成伟光说。
吴天高是棉花村的贫困户。他一家4口人,有3人在外务工,且在镇上有房。他这次获得107分,很难再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他对这次贫困识别认定没有异议。
按“分数”找出的“穷人”,与群众评议出的贫困户相差无几,试验准确率高。
棉花村的精准识别经验,很快在广西推广。今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自下而上集中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把全区538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25万党员拿着表格进村入户“打分”。
自治区扶贫办透露,截至12月12日,已核实汇总1840多万农户的信息,这些数据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大数据比对,有50万户农户因在城镇有房、有车等被“一票否决”。
“2016年1月,广西将以县为单位,划定贫困户‘分数线’,按分数找出真正的‘穷人’,全力帮助他们脱贫。”成伟光说。
12月29日,在棉花村水虎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一排排整齐的民宅正加紧建设。棉花村是石漠化山区典型的贫困村,人们居住在各山坳里,垒石头挡土为地,种玉米为生。年初,当地政府决定在水土条件较好的水虎口设立搬迁安置点,村民没等政府补助资金下来就自筹资金先干起来。“无论是不是贫困户,最重要的是主动去改善生活。”棉花村村民吴才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