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城南新区全景图。 马 境/摄
宜州市委书记周飞(左一)在福龙乡高山村调研。韦炳华/摄
宜州市市长梁宁(中)到会仙山景区指导景区提升改造工作。 白 璐/摄
广维化工。 韦炳华/摄
三姐歌声飘到上海。 杨叶成/摄
织绸车间。 马 境/摄
直径两米的月饼在怀远中秋节上“现身”。 杨叶成/摄
养蚕致富的新农村。 李增英/摄
“三姐故里,宜人之州”。一年一度的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18日至11月18日在宜州举办。从2010年开始,宜州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大大提升了该市的知名度,拉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大发展。刘三姐文化旅游节也成为宜州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荣获“中国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品牌”。
宜州,是镶嵌在桂西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宜州,也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诞生地。聚居有壮、汉、瑶、苗、仫佬等10多个民族,总人口68万,其中城区人口18万。在近10年间,宜州创下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中国最佳民族文化旅游休闲胜地”“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佳养生度假旅游城市”等殊荣,今年又获得“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称号,这些金光闪闪的国家级旅游名片迸发出强大吸引力。
近年来,该市围绕建设桂西北新型中等城市目标,坚定实施工业强市、蔗桑富市、旅游旺市、城建美市、开放活市战略,全力打造工业城、甜城、丝绸城、旅游城、人居城和投资城,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4年,宜州地区生产总值9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财政收入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30元,连续16年超出全区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宜州市地区生产总值40.8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2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9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60元,增长9.2%。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今年上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13万亩,新种甘蔗8.93万亩,新建“双高”糖料蔗基地片区33个,核桃种植累计面积达到12.55万亩。作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桑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桑园总面积达33.3万亩,鲜茧产量3.29万吨,养蚕收入12.2亿元。该市扎实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顺利通过河池市市级考评验收,水产畜牧、果蔬等产业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围绕打造“生态园区”目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北京五和博澳桑枝药材基地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广西宜州欣绿医疗科技、海力特新能源等工业项目建设。上半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6.9%,为夯实工业经济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拓展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第三产业提质增量。2014年,宜州市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5.3亿元。2015年,截至10月黄金周,宜州市共接待游客209万人次,同比增长16.83%,旅游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23.67%。宜州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先后完成了《宜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16个旅游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宜州巨人龙洲岛生态旅游区、广西拉浪生态休闲区汽车旅游营地以及庆远镇葡萄园特色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均已开门迎客,并成功举办宜州首届葡萄节,怀远古镇修复工程已正式开放迎宾。投资2亿元的自行车休闲绿道项目,按照五星级标准规模建设的凯旋温泉国际大酒店正在紧张施工中。在城区、景区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及游客咨询点7处;修建生态停车场5个;整合下枧河流域的乡村旅游资源,实施沿线村屯风貌改造,着力打造下枧河流域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区;刘三姐故里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会仙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西竺寺和洛西板栗林创建国家3A级景区等工作扎实推进……与此同时,宜州还广泛开展旅游形象推介活动,歌舞彩调剧《刘三姐》在台湾、上海、南宁等地巡演,“三姐故里·宜人之州”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各项指标均有较快速度的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宜州市续建2014年度通村水泥路18条164公里,完成投资4439万元,其中25公里已竣工验收;2015年度通村水泥路14条164公里,计划投资1.38亿元。目前,大部分项目都已开工建设。福龙乡少数民族乡示范工作和怀远镇百镇示范建设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两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坚持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10项惠民工程。社会保险实现 “一站式”服务新模式,“五险”参保人数达13.9万人。城乡低保平均补差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75元和111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率达100%。推进新建、改扩建校舍2.28万平方米和市高中学生宿舍楼、市职教中心培训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21万元和学生资助金945.3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1%。完成文艺“周周演”主题送戏下乡25场,播放公益电影1048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等工作顺利推进。“整乡推进”开发扶贫福龙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宜州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勤劳、勇敢、智慧的宜州各族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