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万亩中低产甘蔗和52万亩速丰桉,前者占耕地面积86.1%,后者占林地面积18.6%。
曾一度陷入“一根蔗”“一棵树”单一产业境地的上思县,近年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多元化“生态+”模式,使生态经济活力得以绽放。
四大园区做大生态工业
9月26日,上思县思阳镇明哲村玉学屯甘蔗“双高”基地里,正在给甘蔗施壮尾肥的村民黄建飞告诉记者:“糖厂开始推广酒精发酵液时,我就用它来喷淋甘蔗,每亩能增产2-3吨。一直收了8年才翻耕。”村主任韦永琪说:“今年旱情严重,在播种后每亩喷淋一车酒精发酵液后,甘蔗出芽率很高,植株平均达到2.8米左右。”
在全区,上思的两家糖厂率先将以往排放到江河中的酒精发酵液回收,处理成液态生物肥用于喷淋蔗地,全县每年有6万余亩甘蔗地受益。“得益于这种‘生态+’模式,不仅节水抗旱、增加肥力,还避免了污染,每年可为糖厂、群众节支增收约6000万元。”县糖业局负责人透露。
在“生态+工业”方面,上思重点以蔗糖循环经济园区、水泥建材园区、木材加工园区及黏土加工园区这四大园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扩大朗姆酒等新兴产业生产规模,推进生物质发电、糠醛、复合肥等一批蔗糖产业附属产品生产。
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推广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在水泥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废弃物利用产业化、生态化,变废为宝。开展“二次招商”,引进项目把木材下脚料、边角料加工成园艺产品、儿童玩具,把树枝、树皮粉碎发酵做成有机肥料,把锯末、废木屑作为生物质发电燃料等,使木材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从而打造蔗糖循环经济、水泥建材、木材加工、黏土加工等4个产值分别超50亿元、税收超3亿元的产业,实现从生态资源大县向生态经济强县的跨越。
调整结构做强循环农业
今年5月,上思计划调减速丰桉面积5万亩,减少低产甘蔗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继续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涉及多个乡镇十几个村屯。建设2.5万亩甘蔗种植“双高”示范基地,实施3个“千万元扶持计划”:肉牛产业已完成新建50头以上养殖场34家,150头以上养殖场8家,新增肉牛3300多头;澳洲坚果种植已落实面积1.42万亩,备耕1万亩;特色种养方面,建立了铁皮石斛等中草药、高效农副产品、名特优水果等一批项目基地。
在“生态+农业”方面,鼓励农民利用林草资源和农田秸秆养牛、养羊、养鸡,利用养殖牛、羊产生的粪便,加工开发成高效生物有机肥,再用于茯苓、石斛等中草药以及特色水果、蔬菜的施肥,实现循环利用。全县有4.6万头生猪、3.6万头肉牛、280万羽家禽等畜禽存栏,沼液、畜粪每年为特色果蔬、中草药基地提供价值上千万元的有机肥,以生态、有机为卖点,促成“接二连三”的绿色高效农业产业链。
“今年我家挂果的40亩澳洲坚果有10万元收入。”公正乡信良村一位陆姓妇女说。目前全乡已经采摘的澳洲坚果约4万公斤,仅这一项为当地农民增收100万元。
上思专门出台文件,对退耕种果、开荒种果每亩分别补助1500元和800元。对牛舍建设每平方米补助100元,引进能繁种牛每头补助1000元,架子牛每头补助500元,种植牧草每亩补助200元。“去年,县财政给牛大力种植户每亩补助300元,激发了药农的积极性。最近县里还准备出面担保贷款2000万元,每户药农可获得政府贴息贷款两万元用于中草药种植。”成功引进一家公司的县妇联主席王干琴说。
“禽畜粪变成沼气,不污染,还能外卖,一举多得。”思阳镇“巾帼”养牛大户王飞朝的养牛场,用蔗叶养了500多头牛,牛圈旁建了两个100立方米的沼气池,除自给外还供15户人家照明及煮饭,月收入2000多元。上思把发展沼气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抓,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2.58万座,入户率达65%,排名位居广西前列。
森林旅游打响“氧都”品牌
“离国庆黄金周还有半个月,我们接受旅客订房的咨询就已经忙了起来。有北京、广州的,最多的是南宁的。”9月29日,上思县一个旅游景区的负责人说。
“‘氧都’的牌子太有吸引力了。”县委书记张惠强介绍,拥有十万大山约80%森林分布,森林、休闲养生是最大的卖点。上思在“生态+旅游”方面突出个性化,重新打造森林旅游综合体,推出高中低档休闲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今年以来,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权调整工作取得进展,百鸟乐园完成景观、接待中心等场所的装修;皇袍山森林乐园已完成游览区漂流河道、上山步道等设施建设;九龙养生泉的试业,江滨酒店、香江国际酒店等酒店建设正在加快。
1-9月,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0.10%,旅游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