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三年减贫5.3万人

  凌云讯 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以来,凌云县坚持“党建引领、四轮齐驱、以点带面、整县推进”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发展新模式,以点带面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三年来共实施扶贫项目279个,总投资18亿元,全县贫困人口从11.4万人减少到6.1万人。2014年末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17元,增长19.2%,全县扶贫开发取得了新成效。

  扶贫示范带建设成效初显。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大力协调帮扶下,改造美化了沙里集镇,建成弄怀、弄利、苦岭坳三个新农村示范点,阁楼村阁闹屯、弄塘村弄黄屯、彩架村彩架屯实施了清洁乡村改造,初步形成了下甲至沙里新农村扶贫示范带,有效带动了34个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过三年的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凌云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新建通村水泥路42条242.9公里,新建及改扩屯级道路99条251.6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 %,自然屯道路通达率93.47%,农村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建设家庭水柜2026座、人饮工程42处,有效解决农村5.9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改造危房5437户,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居住分散的977贫困户4198人实行易地搬迁安置,建成安置新村11个;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综合治理小流域7.96平方公里,新建和加固河堤14.11公里,改造农田水利灌溉渠道8公里,改善和恢复农田灌溉面积6954亩,治理水土流失13.95平方公里,水利建设得到切实增强;建成了35千伏变电站4座, 改造了10千伏配电台区78个;建成通讯机站27个,无线通讯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扶贫产业不断壮大。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1.2万亩,转换认证有机茶园1.5万亩,年产干茶4530吨,年产值2.6274亿元;桑园面积达6.6万亩,年养蚕达到37256张,年产鲜茧29804.8担,产值近6000万元;油茶面积24.4万亩,实现年产值6800万元;每年种植烤烟在8000亩左右,年产干烟17000多担,产值1800多万元;建成林下养鸡示范小区14个,年出栏万羽养殖户350户,年出栏林下养鸡500万羽,产值1.5亿元。推行扶贫开发项目“政府挂牌、两委竞标”机制。全县105个村通过竞标,新种竹子1.339万亩、牛心李2500亩、柑桔1000亩、十大功劳5200亩、核桃3000亩、巨菌草6000亩。

  智力扶贫切实加强。截至目前,全县有1479人到县职业技术学校注册就读,并向县外其他中高职学校输送学生550名,县级财政补助135万元;开展砌筑工、钢筋工等劳动技能培训35期2450人次,共有1850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初级证书;举办劳动技能培训26期3154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6期43680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135期15301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次,创收1.45亿元。

  党建引领扶贫持续深入。凌云县深入实施“支部追陇雅、支书学天来”等党建工程,共培养了28个“陇雅式”党支部、45名优秀党支书、231名党员经济能人,新增75名产业带头能人加入党组织,在110个农村党支部建立党员结对互助制度。深入实施“双带双变、双培双促”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推动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2012年以来,凌云县发展党员468名,其中293人是致富能手。创建了“泗水河党建示范带”,打造了下甲平怀村、彩架村2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把党组织建在协会、合作社、产业链上,扩大了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了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建设教育项目63个,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可以在村内上小学,在本乡镇上初中,义教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99.2%。建成1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6个村级五保楼,90%的行政村有两层以上活动用房,70%的村建有农家书屋,100%的村建有远程教育点,村级办公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86%的村有卫生室,90%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村内卫生室看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自然增长、应保尽保。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之内;67%的村有文化活动室和篮球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杨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