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县]创新扶贫模式助贫困群众致富

  “有女莫嫁石干村,石干挑水上天门!”是荔浦县修仁镇四育村石干屯几年前生活的真实写照。路难走、吃水要挑,外村姑娘没有谁愿意嫁到石干村来。

  2011年,修仁镇四育村列入了该县“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实施扶贫项目,在该屯投入40多万元,从5公里外的长滩河引来了自来水,1480名群众彻底解决了多年挑水吃的问题,水泥路也通到了村里,村民们种上了免费发放的砂糖桔苗……

  “以前我们村的路好难走,种的果子都没得老板愿意进来买,来买的都把价钱压得低,一年下来也得不了几个钱啊!”该县龙怀乡东坪村村民告诉笔者。

  2011年,东坪村也列入了该县“十二五”扶贫规划,投资360余万元,把7.8公里长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而且实现了家家都通自来水,产业扶贫项目也进了村……

  “十二五”期间,荔浦县每年减少贫困人口近4000人,目前有1万余贫困人员在创新扶贫模式中走上致富路,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笔者从荔浦县扶贫办获悉“十二五”期间,该县有19个自治区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3.2%,贫困人口30805人。2011年以来,该县注重探索扶贫新机制,转变扶贫模式,通过创新实施扶贫“十大行动”(即组织扶贫、观念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产业扶贫、推销扶贫、友谊扶贫),以及“321”干部包户结对帮扶精确扶贫机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县乡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科级以下干部结对帮扶1户),使扶贫“造血”功能充分发挥,让全县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产业扶贫是该县转变扶贫方式取得好成效的新机制之一。“连续3年上级有关部门都为村民赠送了种苗与化肥,全村发展砂糖桔种植超过4000亩。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1700元上升到2014年的4300多元,我们向小康生活迈出了一大步。”该县修仁镇四育村支书王家荣信心百倍地向记者介绍。该县结合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引导鼓励群众找准发展项目,扶持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具有荔浦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柑橙、生姜、马蹄、油茶、罗汉果、生猪等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采取组织外出务工、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措施,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持续大幅增加。2011年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75元,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5890元,实现年均增长20%。

  “道路是我们的生命线,路通万事兴。”该县龙怀乡东坪村委副主任潘龙波感慨万千,潘龙波接着说,扶贫工作队入村后,村里的道路修好了,水果价格比以前高出了0.3—0.5元/斤。“有了资金投入,着眼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抓好村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王家荣也有同样的经历,“内货与板等两个自然村共投入55万元,硬化道路长达3公里。以前老板都不愿意来,现在好了,砂糖桔上市时,每天都有10多位老板进村订购。”2011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2321.1万元,为贫困村群众解决通路等问题,扩宽硬化通村四级公路13条87.5公里,新建屯级道路49条111.4公里,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村级道路。

  通过实施人畜饮水项目,干部进村入户调查了解贫困村生产生活和贫困户经济收入现状和发展意愿,组织抓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贫困村70多个自然屯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该县扶贫工作负责人介绍,扶贫开发工作已定为全县第一大民生工程,将继续实施“321”精准扶贫等新举措,干部进村入户掌握群众的真实诉求,与村民共商脱贫致富发展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