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灵川县三街镇龙坪村委的倒风潭村,自宋代以来就有制作红薯干的风俗习惯。这里的村民,人均拥有2亩多土地,农业生产大致可以归纳为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红薯。每年7月下旬,当地村民收割完早稻,就会在地里种上红薯,待年底收获后,用最纯熟的手工工艺,制成色泽金黄的红薯干。这些红薯干,是当地村民招待贵客的绝佳美食,更是增收致富的“大黄金”。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制作红薯干的成熟产业,但是,倒风潭村的黄金红薯干小产业,却在近年战胜了许多地区颇成规模的同类产业,并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份额,其产品甚至远销至东南亚、美国以及欧洲。
它的魅力在哪里?近日,记者前往倒风潭村,一探该村红薯变“黄金”的秘密。
倒风潭村位于漓江上游东岸,要想进村,必须先横渡漓江。乘坐渡船摇摆过江后,记者发现,该村近千亩良田皆是因江水冲击而形成的河沙泥田,村后就是绵延近百里的山脉,山中清泉流淌进村,既是当地村民洗衣做饭的生活用水,也足以浇灌村边的良田。据三街镇干部介绍,正因为倒风潭村独特的土壤和水源,才使得村民种出来的红薯茎大皮薄、清脆甘甜。
在倒风潭村,千百年来只种有一种红薯,那就是黄心红薯。记者从当地村民的经验之谈中得知,曾经也有村民尝试种植紫心红薯和白心红薯等品种,但是这些品种所制成的红薯干,柔韧性、甜度始终比不上该村最原始的黄心红薯。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再选择种植除黄心红薯以外的其他品种了。
红薯干的制作工艺大体包括采果、削皮、蒸煮、烘烤晾晒、压制成型。而倒风潭村的红薯干制作工艺在采果后还多了一个风干的步骤。该村的红薯干制作专业户全建军告诉记者,将从地里采回来的红薯放置在阴凉处风干,让红薯在离开土壤后,继续积淀糖分,然后再进行蒸煮、烘烤晾晒、压制成型等步骤,这样的红薯干含糖比例高。在全建军的家庭小作坊里,记者品尝了一块刚刚出炉的黄金红薯干,入口清甜,毫无杂味,口感韧性适中。
倒风潭村黄金红薯干,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引起各级经销商的注意。如今,该村制作的纯手工黄金红薯干,总在出炉前15天就被预订一空。当地村民通过制作销售黄金红薯干,使传统种植红薯的亩收入由400至500元增长了14倍,达到6000至1万元,当地村民每年仅此一项,户均增收4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