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了,心也宽了!”2月24日大年初六,记者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小河村采访,该村村委会主任邓文能说起扶贫工作队出力修路,赞不绝口。据了解,杆洞乡距县城144公里,是融水县最远、最偏僻的高寒山区乡。在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偏远村屯的路通了,一些农民开始发展特色产业,生活越来越富裕。
四个行政村通路桥
“真是感谢扶贫工作队,筹集10万元,解决了全村1300多人的出行难题。”邓文能称,小河村地处高寒山区,村口有条宽约30米的河流,村民平常都是趟水过河,尤其是洪水季节,很是危险。春节前夕,一座横跨河流的水泥桥建好了,村民们杀猪宰羊庆贺。水泥桥的开通,与扶贫工作队功劳分不开,工作队筹款用于购买水泥、钢材等材料,村民出工出力。
小河村的桥梁通了,在大花孖村,水泥路同样开通至村屯,这也是去年扶贫队申请扶贫资金的建设项目。该村村民罗建森称,以前雨天,村民从村里步行至马路边,要走一个多小时,想拉木头出去就更难了。现在路通了,老板也愿意进山,木头也能卖出好价钱了。
在百秀村,修水泥路更是艰难。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争取项目建设资金300多万元,道路于春节前正式开通。
扶贫工作队成员秦俊伟介绍,杆洞乡地处偏远,山多地少,道路设施落后,要想致富,必须修路。杆洞乡乡长梁文锋介绍,扶贫工作队由市县两级组成,有24名成员,他们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去年有4个村屯通了水泥路桥。该乡有行政村12个,目前仍有4个未通公路。
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致富
路修通了,还得发展产业。小河村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发展金银花产业,目前已成立农业合作社。
春节前夕,记者见到邓文能等人将包装好的金银花,带至柳州展销,销路不错。在小花孖、大花孖村屯,驻村成员号召种植茯苓、蓝莓等经济作物,有的村屯则利用天然草场,发展黄牛养殖。
秦俊伟曾就党鸠村的现状作了调查报告,认为当地仅仅种植杉木、竹子,而林下产业没有配套开发种植发展,杉木林一般要15年以上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农民难以走上致富道路。成员秦文阳驻点百秀村,通过调研,发动农民养殖禾花鱼,通过搭配种植、包装等,形成禾花鱼产业链。
记者走访杆洞乡一些村寨,发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视、冰箱,生活有所好转。扶贫工作队成员黄飞表示,现在的扶贫,不再是“输血”式的扶贫,必须增强“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山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