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回来,先把脚上沾的泥刮干净再进村,已成为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村民的习惯。
“现在搞生态乡村工作,就像每天洗脸一样成习惯咯。”村民罗志坡自豪地对记者说。
随着清洁乡村向生态乡村转化升级,田阳县通过“宣传工作常抓不懈、环境整治常抓不懈、督促检查常抓不懈”,打牢生态乡村基础。
形式创新 入脑入心
那满镇露美村村民赵美仙之前怎么也没想到,她家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深受了两个娃娃的影响。
“娃娃们一回来就跟我们说谁家卫生搞得干净,我们不能落后呢!”赵美仙介绍说,她的两个孙女从去年开始,从学校回来后会“指挥”家长搞好清洁工作。渐渐地,每天搞好房前屋后清洁工作成了她家的习惯。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田阳县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活动。
露美小学校长黄月新告诉记者,在日常教学中,学校不仅教育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通过孩子把好的习惯传递给家长。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清洁乡村宣传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家长参与,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清洁乡村好处多,蚊子苍蝇没了窝……”农闲时的冬夜,田阳县洞靖乡德乐村德乐屯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唱山歌也是该县生态乡村宣传的一个方式。
一改说教的形式,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是田阳县开展生态乡村宣传的一大法宝。“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大家记得住,有助于形成好习惯。”田阳县五村镇扶王村第一书记农忠谢说。
环境整治 群众受惠
意识培养起来了,田阳县还通过不懈的环境整治让群众感受到真正的实惠。
“以前每年10箱葡萄糖注射液用于治疗肠道病都不够,去年3箱都用不完!”露美村村医苏贤达说,以前村里环境差,村民的疾病尤其是腹泻等肠道疾病很是常见。自从村里实施环境整治后,这一类疾病也明显减少。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村道上有一些牛粪、猪粪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过在露美村布露屯,粪土难觅踪影。
原来,该屯重新在屯边建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目前,露美村布露生态循环养牛示范小区推行“畜-沼-林、果”立体循环养殖模式,集中养殖产生的粪便甚至成为抢手货,一些种植大户还需要和养殖户“预约”牛粪做肥料。村民罗英勤说,她家在养殖区养了22头牛,“牛粪发酵后给芒果树施肥,芒果长得特别好!”
此外,该县每年拿出全县土地出让金的10%作为新农村建设经费,对群众积极性高、已经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屯给予资金奖励。
“把自家房子搞漂亮了,还有钱领!”那满镇三同村村民周小山去年花1.2万元对房子外立面进行了改造美化,按照“以奖代补”政策,他获得了1万元的奖励,实际自己只掏2000元。
督查有力 引导自律
在夯实生态乡村建设基础时,如何有效实现督促检查?田阳县找到了一条督查与引导群众自律的路子。
“在‘统一行动日’督查情况通报中,通报你单位责任区路边堆放建筑垃圾还没有进行整改,请你们单位今天之内完成整改,并将情况报告督查组。”去年5月份,某单位被田阳县纪委党风室发出最后“通牒”。
不定期派出督查组、不提前告知、随机抽查……田阳县组建起5个乡镇督查指导小组实施常规督查,并将每周五定为统一行动日。在督查中,对清洁不到位的乡镇、村屯勒令整改并进行通报批评。
除了督查,该县更加注重引导群众自觉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在巴别乡巴别街,每个商铺门口都贴有一块卫生等级公示牌。按照定期评级制度,牌上会标示出好、一般、差三个级别。巴别乡人大主席黄巧燕介绍,卫生等级公示牌成了居民互相监督的利器,因为“得到差评的居民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很快把自家门前弄得干干净净。”
“播出来脸上不好看呢!”说起一年前的一次“露脸”,露美村布露屯村民的老罗还有些不好意思。原来,该村自去年1月实施曝光制度,谁家的清洁工作没做好,就会被拍下来在村广场的大屏幕上播放。自从因乱堆放建筑材料被曝光后,老罗便特别注意自家房前屋后的清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