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瞬间,如果把这个瞬间定格,再蓦然回首,或许才能发现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图景。
1984年,经自治区批准,大平公社一分为二,其一成立大平瑶族乡。经过30年的励精图治,如今这个位于平桂管理区西南部的民族乡已是旧貌换新颜。建乡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勤劳的大平瑶族乡各族人民通过团结拼搏,奋力进取,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谐安宁。
抓住发展这把“金钥匙”
大平瑶族乡全乡总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30亩,人均耕地0.3亩,其中水田3943亩,旱地9987亩。下辖6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非农业人口0.04万人,瑶族人口4692人,占总人口的34%,全乡6个行政村有4个被自治区认定为革命老区;有三个行政村98%以上的居民是瑶族,其中龙槽村、里头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威竹村属于自治区级贫困村。
发展是促进民族和谐进步的“金钥匙”。
近年来,该乡针对少数民族村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帮扶办实事的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为少数民族村跑项目、争资金、解难题、办实事。该乡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以龙槽、威竹、里头为重点的茶叶、油茶种植产业辐射带,全乡茶叶基地共4个,茶叶420亩,油茶3000亩。切实推动以大平绿泉腐竹厂、长湾腐竹厂等龙头农副产品企业稳定发展,狠抓企业环境保护与产品质量协调推进,打造大平腐竹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两年来,该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3亿元,年均增长率17.3%,实现工业企业产值7.6亿元,年均增长率22.15%,固定资产投资8.2235亿元,年均增长率42.55%,财税收入522.53万元,年均增长率25.74%,城镇居民收入、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达13%以上。全乡招商引资12470万元,年均增长10.75%。
坚持民生为本打基础
多年来,大平瑶族乡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水利安全、农田灌溉、道路交通、电网改造以及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近10多年来,全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达2000万元。今年7月,投资498万元,建设总长1016.12米的大平河堤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并且通过美化、亮化,使大平防洪堤成为大平河一河两岸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该乡成立30周年,乡庆筹备工作于2012年3月开始启动。该乡着力从项目建设、庆典活动等方面进行谋划,并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乡庆筹备工作顺利推进。尤其是今年以来,自治区民委领导以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明等市领导和平桂管理区主要领导等先后深入该乡,对乡庆筹备工作、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帮助协调推进乡庆筹备工作,使乡庆筹备工作有条不紊推进。该乡以此为契机狠抓项目建设,按照“打基础、构框架、增内涵、出形象”的工作思路,加强城镇设施、道路桥梁、人饮水利、社会事业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塑造生态秀美瑶乡良好形象。经统计,该乡列入乡庆并已落实建设资金的项目共27个,总投资2914.46万元。
民族事业步步高
近年来,该乡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改善少数民族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条件。在教育方面,帮助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使民族学校全部达到“普九”标准。目前,该乡民族学校中学的入学率已提高到97.2%,小学入学率上升到99.1%。卫生方面,为了解决民族乡卫生条件差的问题,该乡多渠道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卫生设施的建设投资,建立完善了乡卫生院,基本解决了该乡各族干部群众长期存在的就医难问题。
同时,该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有效地弘扬了该乡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营造了维护民族团结最光荣、最受尊敬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