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讯 11月25日,为期一个多月的广西宜州第五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顺利落幕。在节庆期间举行的经贸洽谈会上,宜州市成功与8家企业达成共识,签约8个投资项目,“揽金”12亿元。而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宜州市签约6个大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占到河池市签约总额的近1/3。
招商引资的“连战连捷”,得益于招商的“新思路”。
“‘招大引强,以优择优,以强引强’,这是我们根据宜州市新定位提出的招商新思路。”宜州市市委书记黄平权说。
作为“柳来河”一体化承东启西的节点城市,宜州市将目标定位为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桂西北新型中等城市和特色旅游名市。招商新思路紧扣这一定位——“招大引强”主要着眼于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不仅有资金、技术优势,更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以优择优,以强引强”是以优势资源招引优质企业,以强势产业招引强大企业。新思路顺应经济“转方式”发展大趋势,符合当地实际,在实践中获得了客商积极回应。
宜州的桑蚕、旅游、蔗糖等资源得天独厚。其中,刘三姐文化是宜州旅游品牌,宜州在旅游招商方面主打该品牌,在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引进10亿元建设刘三姐文化产业园项目。桑蚕产业是宜州强势产业,蚕茧产量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县域第一,在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约宜州市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项目,引进资金15.8亿元。据了解,近两年来,宜州市引进的资金中一半以上与桑蚕有关,“桑蚕富市”的规划正逐步成为现实。
“以前招商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到什么就是什么。如今不同,必须紧跟经济转型发展新思路择商选商。”该市从事招商工作多年的一位负责人说。
新思路还紧跟着一系列引商、亲商新措施。一方面,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推出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宜州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2013年以来,该市招商小分队足迹遍布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0多次,洽谈项目90多个。
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措施,优化政务环境,营造“亲商”、“护商”、“惠商”氛围,让客商想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该市推行领导分包重点招商项目,建立“一名市领导挂点帮扶,成立一个专门工作班子,明确一个帮扶单位,建立一套工作制度,设立一套督查机制”的“五个一”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建立“阳光政务超市”,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步伐,建立项目联合会审、同步审批等制度,今年全市48个有行政审批项目的单位,项目审批时限均提速了60%以上。
“想不到项目建设这么顺利,这离不开各个部门审批、协调等方面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投资2亿元的城中地下商业街工程开工建设一年就投入运营,这一建设速度连投资业主也颇感惊讶。
(廖庆凌 覃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