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来说种子最重要了。大家要记得看清楚了,只卖符合规定的。”
“好,知道知道,我会的。”
——这是日前记者跟随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到防城区那梭镇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组对话。
当前,我市农村已进入春耕备种时期,正值农民用种、用药、用肥旺季。连日来,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分赴我市各县(市、区),开展农资打假行动。
记者随执法支队下乡那天,正值那梭镇那梭社区的圩日,也是买卖农资产品的“旺日”。趁着有利时机,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对市场部分农资经营点进行了执法检查。在一家经营门店,记者遇到了正要购买杀虫药的李阿婆,只见她稍稍询问了两句立即达成交易。当记者问其如何挑选时,李阿婆一脸茫然:“买什么牌子的杀虫药都是听经销商或其他人介绍的,我也不知道具体哪个牌子好哪个牌子不好。”
群众的“跟风”消费是对执法人员和经销商责任心的更大考验。
每年各厂家都会推出一些新的产品,这就给执法人员出了一道“难题”。检查中,一个经销商销售的种子“难住了”执法人员。这是一个新品牌的玉米种子。为了检验其合法性,执法支队支队长曾新武立即用手机登录广西农业信息网,输入其审定编号、生产日期等资料查询。经验证,这是自治区农业厅认可的品种。“以后你自己上广西农业信息网查一下看看,这种子是不是符合规定的,符合规定就卖,知道了吗?”得到确认信息后,一位执法人员对经销商叮嘱道。曾新武说,现在我市农资产品的进货渠道主要是南宁、钦州等地,经销商流动性较大,有些经销商不讲信誉,售卖便宜的假货给代理商,然后再销售到农民手中,待农民发现种子有问题时已经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主要偏向于检查往年出现问题的经销商以及一些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种,认真检查也是对农民负责。”
市场附近的一家门店在销售散装种子。按照相关规定,种子不能拆开来售卖。执法人员发现后,立即对代理商进行教育,并要求其作下架处理。“不没收万一你们走后又偷偷拿出来卖怎么办?”听到记者的疑问,一位执法人员说,现在提倡和谐执法,以宣传教育为主,目标还是规范市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我们还是提倡人性化执法,毕竟大家以后还要做生意。但是,如果教育后仍犯的,发现就要依法进行处理了。”
曾新武说,这段时间,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开展以代理商为主要对象的拉网式巡检,下一步还将开展全市农资质量抽样检验,重点抽查去年抽样不合格的厂家产品以及门店销售的农药化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责任编辑:sp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