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县域招商“一盘棋”

    同学张君在老家某镇财政所任职,平时联络并不多,一日却突然打来电话,顾左右而言他,直到最后才啧啧说出,最近调到镇招商办上班,希望能帮着张罗点招商项目。“不管什么项目,先介绍过来看,可以特事特办!”电话一端,张君放大嗓门急迫地说。

  几个月后,张君又打来电话,这次张君语气平和多了:如果有投资意向,可以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考虑,不一定非要在本镇落户;另外,最欢迎石油机械、照明和新能源、高效农业等方面的项目,这方面我们产业基础好,政策支持力度也比较大……

  无独有偶,不久前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则消息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消息说,为了避免各区县间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西安市推行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流转机制”,该机制明确规定:各县区在接洽不符合本区域产业规划的招商信息后,立即流转给其他县区;投资信息和项目流转成功后,流出方可获得最高10万元的补偿或奖励。

  招商引资不忘产业布局,这两个县域招商的做法,颇受好评。无论是招商项目在县域内部协调,还是重大项目在县域之间流转,摒弃以往招商引资中的无序竞争,站在产业链延伸和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规划的高度,用“一盘棋”思路统筹县域招商引资,无疑是对过去粗放招商模式的一次修正,对于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招商引资是经济区发展的产物,可以说哪里有经济区,哪里就有招商引资活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不仅如此,许多县市还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一号工程”来抓,形成了“全民招商、全员招商”氛围。

  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愿望是好的,但在“一盘棋”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各自为战”现象还时常发生。比如,个别地方的每个县、每个镇甚至连规模大点的村都上马工业园,为了吸引投资,各家“拼低价”、“比优惠”,千方百计往自己园区里拉项目,结果“麻雀园区,内脏俱全”,县域经济的发展既不经济也不集约。

  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某镇花大力气跟踪引进了一个项目,眼看就要“落地”了,没料到投资方“中途变心”看上了邻镇的投资环境,该镇自然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便指责邻镇是“挖墙脚”,还千方百计“围追堵截”,结果是既耽误了项目建设,还搞得彼此不愉快。

  这样的事情,尽管只是个案,但放在整个县域发展的层面看,类似这样粗放的招商行为,带来的后果将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沿海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中西部地区一些欠发达县市发展愿望迫切,对转移项目几乎来者不拒,甚至连规划论证还没做完就一哄而上,由此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可喜的是,随着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招商引资“一盘棋”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县市招商部门的共识。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来看,“一盘棋”不仅带来了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各方优势的充分发挥,上述种种无序竞争以及矛盾也将迎刃而解,最终受益的还是县域经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