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经”让木薯淀粉业华丽转身

  木薯是加工淀粉和酒精的优良原料,是我国开发生物质能源潜力最大的非粮原料作物。但由于目前木薯加工业环境污染较严重且难以解决,导致这一产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近日,自治区环保厅组织开展的木薯淀粉加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取得成功,该工程以“全程治理”的清洁生产取代了过去单一的末端治理模式,在木薯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减少排放,妥善解决了木薯加工业的致命弱点。

  生死考验

  近年来,随着木薯淀粉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东盟木薯原料的大量输入,广西的木薯淀粉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全区木薯种植面积达360万亩,年产鲜木薯550万吨,是我国木薯种植业以及木薯加工业的第一大省(区)。

  但是,目前我区木薯淀粉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小,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管理粗放。每吨淀粉消耗鲜木薯4.25吨-4.5吨,淀粉回收率约80%-88%,产生废水约30吨,废水中COD浓度高达15000-20000毫克/升。令人吃惊的是,仅南宁市的淀粉企业一年所排放的COD总量就相当于全区一年城镇生活污水的COD排放量!根据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全区共有102家木薯淀粉生产企业,当年COD产生量为8.7万吨,排放量为1.75万吨。

  废水排放量大,COD浓度高,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就是当前广西木薯淀粉行业所面临的最大窘境。这一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广西“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目标难以完成,而且在巨大压力之下的木薯淀粉行业也难逃行业整体被淘汰的命运!

  起死回生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3年初,自治区环保厅组织开展木薯淀粉加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研究,积极寻找从源头开展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防治相结合的清洁生产之路。武鸣县安宁淀粉公司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引进清洁生产技术方案,建成了1万吨木薯淀粉生产线的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安宁公司年产木薯淀粉1万吨。过去每年产生废水多达40万立方米,公司为此前后投入了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建设末端废水处理设施,但是平均每立方米废水的处理成本高达十几元,仅此一项每年就要大约600万元。水耗能耗居高不下,资源提取、循环利用率不高,COD产生量巨大且难以处置,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以及在末端处理设施上的投入过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这家民营企业的发展。

  示范工程正是以“全程治理”的清洁生产取代了过去单一的末端治理模式。它从木薯清洗、破碎开始入手,在生产源头和过程中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淀粉提取率和粗纤维资源化,在实现木薯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又达到污染产生减量化的目的,真正做到“吃干榨尽”。

  示范工程还构筑了木薯生态产业链。在传统工艺中,富含纤维素的木薯渣是个“祸害”,由于纤维素不容易降解,直接导致了废水难以稳定达标。示范工程将薯渣在前端分离中生产的膳食纤维、饲料、植物蛋白等高价值副产品进行回收,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大幅减少了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从而降低末端废水的处理成本。

  示范工程自去年11月下旬试生产以来,已生产淀粉1200吨,淀粉提取率由原来的80%-85%提高到93%以上,生产一吨淀粉所产生的废水也从25立方米下降至9立方米,所产生的COD则从400千克下降至150千克,企业由此每年仅在废水治理这一项就节省了近300万元。

  此外,示范工程还配套建设了一台全生物质锅炉,利用木薯秆等“废物”取代燃煤供热,实现了二氧化硫零排放,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燃煤1万吨左右,折合500多万元。据测算,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可年新增产值收入8500多万元。如果广西102家木薯淀粉企业实现整体清洁生产化,可实现COD减排1.2591万吨,这将为广西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责任目标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