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六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获得者张明沛

    今年9月,在湖南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上,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不负众望捧回了第六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获此嘉奖的,全国仅有6人。

  如此殊荣,不仅是对张明沛多年勤恳务实、一心为农的最大褒奖,更是对广西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高度肯定。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这让从2002年起担任广西农业厅“当家人”的张明沛深切感受到肩上的重担——要改变现状,实现广西粮食生产的突破,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于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广西有限的“一分田”产粮潜力,张明沛经常顶烈日、冒风雨,投身于广袤的八桂原野。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基层,特别是到产粮大县和边远山区调研指导。一年半下来,足迹就遍布了全区110多个县区,为探索“钱粮双增”奔忙不已。

  2008年,经过深思熟虑,张明沛果断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议:在全区推进“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即从2009年起,连续5年每年新增推广超级稻200万亩,5年累计新增1000万亩以上,向良种要产量,向科技要效益。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超级稻推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区铺开。深感责任重大的张明沛,向上,努力争取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和自治区财政支持;向下,与农技人员一起抓高标准示范样板。至2009年,广西已累计推广超级稻1756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0多公斤,最高单造亩产突破800公斤。

  今年,尽管遭遇了百年一遇的严重春旱,随后又遇上洪涝灾害,但张明沛带领全区农业人抓典型示范引导,抓高产创建,使超级稻的推广势头不减,推广面积达1022万亩,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为夺取灾年粮食增产丰收立下头功。

    了解张明沛的人,都说他不光勤想勤跑,还能屡出新招。

  把各地水稻良种“请”到广西,以“打擂台”形式公开推选良种,是张明沛抓粮食生产的创新之举。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种植的杂交稻和超级稻品种,他与农业种业专家一起,于2004年起在全国首创“看禾选种、助农增收”大型科技服务活动,让农民与良种、专家、企业“零距离”接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企业满意、农民信服。到今年,广西已连续举办七届,累计集中展示水稻等作物新品种2000多个,吸引了200多家种子企业和育种机构、10多万名种业人员和农民参与,累计带动推广水稻、玉米良种1.6亿亩次,促进增产粮食超过50亿公斤。

  参加第七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连声称赞这是“全国创新启动最早、展示品种最多、良法展示最佳、参与人气最旺、推广面积最广、带动效果最好的科技服务活动”。

  “良种加生态,才能生产出优质、健康、最受欢迎的粮食。”张明沛大胆拓广思维,充分发挥广西的气候、环境优势,狠抓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打粮食生态牌。

  在恭城县“三位一体”生态技术的基础上,他带领农技人员不断完善提升为“猪+沼+稻+灯+鱼”等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以光诱(杀虫灯)、性诱(昆虫性信息素)、色诱(黄色粘虫板)为核心的绿色植保“三诱”技术体系。

  目前,广西已累计推广诱虫灯10.6万盏,应用水稻等作物面积2800多万亩,平均每年“虫口”夺粮约20亿公斤,累计节支增收19.3亿元;同时,减少杀虫剂用量4000多吨,有效减少农药使用,确保了粮食质量安全。国家农业部对广西把绿色植保理念注入粮食生产的做法给与高度评价:广西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绿色植保事业的先行者、领航者。

  不仅如此,注重农业科技含量的张明沛还将“科技兴农”贯彻到底。

    ——主持创新集成的水稻、玉米、冬季马铃薯“三免”技术,推广6200多万亩,增收节支超30亿元。

  ——成功探索早、晚造超级稻和冬季马铃薯免耕栽培模式,实现全年“三造三熟全免耕”,成为全国粮食生产保护性耕作典范。
 

  ——围绕杂交水稻生产倡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土地“体检”开方施肥,覆盖全区100%县市,节本增效50多亿元。

  ——大胆突破传统,成功把“三避”技术与间套种集成配套形成新模式大力推广,新增农业产值10.48亿元。

  ……

  张明沛,在“三农”事业中书写了绚丽的篇章。

  近年来,他主持的农业科研项目获国家奖1次,省级特别贡献奖1次、一等奖2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先进个人;还先后应邀到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校及老挝等国家作学术报告,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