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

同比增收29768万元,增长42.18%

    新年伊始,扶绥县传来喜讯,该县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累计完成10.03亿元,同比增收29768万元,增长42.18%。与2005年的33700万元相比,2010年扶绥县财政收入整整增长了3倍。扶绥县成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县级财政第一个突破10亿元的县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扶绥县财政收入的跨越式增长,主要得益于该县围绕“首府后花园”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南宁第二居住区,并确定以工业经济、农民增收、城镇化、文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六大突破为抓手,率先推进空港经济区建设,靠上大项目增加经济总量和拉动财政增长,为财政增收注入了强大动力。

    该县着眼于拉长产业链、培植新产业,培植壮大“一白”(制糖),“一灰”(水泥)、“一绿”(剑麻)等优势工业产业,从而为实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2010年,总投资约3亿元的扶南东亚蔗渣发电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8亿元的东门南华食糖仓储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制糖业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增长27%,实现税收4.043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40.31%,同比增长65.17%。总投资6亿元的扶绥海螺水泥三期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总投资3000万元的安格尔水泥助磨剂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扶绥海螺水泥公司水泥产量43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提供税收1.5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剑麻木塑复合材料生产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的剑麻皂素加工项目于2010年12月10日竣工投产,总投资1.32亿元的剑麻果胶项目12月10日开工建设。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增长35%。

    该县稳定粮食总产量,抓好甘蔗增产工作,2010 /2011年榨季入厂原料蔗预计达到635万吨,同比增加150万吨。同时,广推农作物“三避”间种技术,农作物间种面积达45万亩,其中甘蔗间种西瓜25万亩,同比增加8万亩,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围绕“一乡(镇)一品”特色种养,培育形成中东龟鳖养殖基地、昌平坚果种植加工基地、岜盆杰利皇鸽养殖基地、东门姑辽茶种植基地和龙头瓜菜种植基地等“一乡(镇)一品”格局,打造了地方品牌。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该县把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口,率先推进扶绥空港经济区建设,并以此为载体坚持“外引、上争、内挖”并举,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成功引进总投资达30亿元的丹纳斯顿铝业、浙江东部产业转移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瑞康医院扶绥分院等13个项目,其中丹纳斯顿铝业、浙江东部产业转移示范项目一期工程被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同时,总投资15亿元的南方铜冶炼项目也落户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
    此外,该县实施“旅游旺县”战略产业,实现财源建设可持续发展。打响“中国上龙”、“白头叶猴”、“首府后花园”三张旅游名片,组建成立广西上龙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通南宁至扶绥一日游6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大九重文化旅游度假区、左江旅游区和老年乐居养生示范基地———“中国(南宁)五行生态城”、碧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楞投生态旅游村等农家乐旅游景区。

    开发推出姑辽茶、坚果、上龙山珍、健康搭档等名优土特产品及东门土鸡、岜盆乳皇鸽、剑麻地毯、稻秆画、景泰蓝画等一批扶绥特色美食和旅游产品。举办首届文化旅游美食节、上龙西瓜节等上规模、上档次的重大节庆活动,以旅游为重点全面繁荣第三产业。

    2010年扶绥县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