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广西动态县域看点县域经济乡村县域旅游社会文化县域频道策划作者专区县域经济专刊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8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 会议资料汇编

神木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加快建设全国百强县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10 16:19:20 来源: 中共陕西省神木县委 神木县人民政府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共辖15镇4乡629个行政村,总人口39.2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共享文明。

  一、神木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对县域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基本依据。神木县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发展能源经济的条件十分优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们抓住两次重大发展机遇,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是抓住煤田开发机遇,发挥地方和省市企业的积极性,发展壮大煤炭工业,形成了以资源开采输出为特征的经济大发展格局。二是抓住江泽民同志来神视察的机遇,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煤电、煤化工和载能项目,形成了以资源加工转化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新格局。20年间,神木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4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2亿元,其中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5元。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我县位居西部第6位,全国第111位。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亿元,增长64%;完成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增长57.6%,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增长57.6%;农民人均纯收入51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5元。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神木的新型工业化迅速推进。大柳塔、店塔、锦界三个工业园区已经成型,煤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五大产业形成规模,技术水平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境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特大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大柳塔煤矿,有亚洲最大的煤电一体化项目锦界电厂,有年产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50万吨焦油轻质化项目,有总产量400万重量箱的浮法玻璃生产线、600万吨兰炭生产线、160万吨电石生产线,另有年产500万吨以上的柠条塔、红柳林、张家峁、石窑店现代化煤矿正在建设,有我国与南非沙索尔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投资合作的煤制油、煤液化项目正在做深入的前期工作。2007年底,全县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488户,个体工商户11390户。金融、保险、通信、旅游等第三产业日趋繁荣,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82:15。预计到“十一五”末,神木将成为亿吨级煤炭、千万吨级煤化工、千万吨级载能、千万重量箱玻璃和五百万千瓦电力生产基地。

  在工业化的强力带动下,神木的城市化超常发展。县城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重点城镇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县城和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等五个重点镇已集聚人口26.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6%。针对县城人口迅速增长、房价居高不下的实际,从2006年起,我们在县城北规划建设了11平方公里的新村,规模上相当于再造一个神木县城,建设水平将超过现有城区,成为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新区。建设如此规模的新村,政府先期投入约为2亿多元,可使周边30多个村直接进入城镇并富裕起来,今年县城的房价已开始下降,政府可陆续得到几十个亿的高额回报,实现了当地群众、全县人民和政府的多赢。最近,我们又采取同样的办法,在神木与锦界之间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第二新村。这个新村,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创办100个工业园的思路,办一个金属镁工业园及服务基地。

  同时,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趋于弱化,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行了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城乡低保人数分别达到1.2万人和3.1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2007年,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全面启动,妨碍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显著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的积极变化,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的降低,表明我县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以更积极的姿态调整城乡关系,求得县域发展的新突破,是摆在全县各级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城乡一体化是事关神木率先科学发展的大战略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县委认真研究神木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把城乡一体化作为推动神木创新发展的大战略,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促进城乡一体化,是神木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全国经济强县的需要。去年以来,中央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提到重要位置。按照其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的战略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必将成为拉动“北三角”乃至全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引擎。晋陕蒙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北三角”的能源支柱,战略位置更加重要。神木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实施“北上东进”战略,主导晋陕蒙能源基地建设,全面融入“北三角”,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神木要力争在全市和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县。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目标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必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释放城市聚集的爆发力和扩张力,成为神木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推动神木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农业基础条件的脆弱,决定了神木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路子。目前神木民间投资活跃,二、三产业日趋繁荣,创业和就业机会充裕,城镇化进展很快,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城镇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产业布局和分工尚不清晰,城镇建设投入机制还不健全,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社区管理力量薄弱等。特别是县城和大柳塔、店塔等城镇人口大大超过规划能力,出现了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与周边一些小城镇和大企业生活区形成了极大反差。只有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加强重点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和服务功能,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民顺利转移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促进城乡一体化,将有力地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规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神木,表现最突出的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众心理失衡、矛盾纠纷增多、社会治安复杂等,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解决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但城乡一体化强调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三、以创新精神推进神木城乡的六个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融合,是顺应发展趋势、实现率先发展的思路创新,更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综合研究现有条件和发展需要,神木县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全国经济强县目标,树立市场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深化配套改革,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投资融资体制和农民增收机制,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生态建设的一体化,增强城乡经济实力,让全县人民共享现代文明。

  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和协同发展,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到2020年,实现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全面融合,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一体化:

  (一)城乡规划布局的一体化

  我县提出的“一体两翼、一河两川、重点村组”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实质上是一个工农结合、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规划思路,基本形成了县城——重点镇——重点村的三个圈层结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强化县域一体规划理念,编制和实施好城乡一体化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把这一思路具体化。

  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第三次修编。科学定位神木的城市性质,努力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扩大县城规划范围,将神木新村、旧城改造、西沙铧山小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委托全国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规划神木新村和旧城改造。

  修编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四个重点镇发展规划。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科学预测发展规模,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增强集聚人口和辐射带动能力。

  制定村庄规划。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合理布局中心村,撤并分散的行政村、自然村,将现有644个行政村减少到400个左右,实现人口集聚和基础设施共享。

  改革规划体制,设立规划部门,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权威性,逐步建立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

  (二)城乡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形成新型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基地、旅游服务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

  以园区建设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坚持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沿榆神大工业经济走廊,高标准建设店塔、锦界、大保当、石窑店四个工业园区,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煤制油、煤化工等大型现代化企业落户,同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关联项目,打造能化产业集群。加快八个兰炭和载能工业集中区建设,将现有120多个年产5万吨的小兰炭企业整合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环保降耗的20个年产60万吨大型现代化兰炭企业,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建设现代化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从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着眼于支撑城镇发展,在秃尾河川和西北部风沙草滩区建设蔬菜副食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沿黄区域建设林果产业基地,中南部丘陵区建设小杂粮基地,实施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以城镇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县城及其周边要严格控制工业的发展,大力提升服务业层次,增强城市的服务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重点镇应以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为重点,加快建立大型工农业产品集散市场。结合神湖、杨家城、二郎山、九龙山、天台山等的开发,大力发展城郊旅游业,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三)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城市化的地域推进、经济要素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要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并适度超前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整体协调与共建共享。

  进一步优化城乡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榆神高速公路,建立重点城镇之间的快速通道,畅通人流物流。改造提高到乡通村公路,加强县城、重点镇、重点村之间的联系。贯彻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构建以常规公共汽车、小型公共汽车为主体的公交系统,缓解城镇交通压力。强化广域交通体系,开辟新的出境通道,增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通达能力。

  加大市政建设投入。创新投融资体制,组建城市投资公司,广开筹集资金渠道。针对目前城镇人口持续增长,县城和大柳塔等重点镇基础设施滞后的实际,要把城镇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基本建设的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神木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市场化方式实施旧城区改造,加快县城引水工程、南北郊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大型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提升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合理安排重点镇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娱乐区的空间布局,完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集聚和辐射能力。重视城镇住宅建设,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降低农民进城门槛。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依据县域整体发展需要,对主要水体区域的功能和水资源供求进行综合研究,合理调配区域水资源,统筹安排蓄水、引水、取水工程。在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和重点城镇建立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进行区域性综合利用。

  (四)城乡社会服务的一体化

  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大对城乡社会事业的投入。

  整合城乡教育、文化、卫生资源。进一步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加大中南部乡镇学校撤并力度,将教育资源与投入向县城区和重点镇集中。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和十二年免费教育,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教育公平。建设好体育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合并县医院和中医院,完成投资亿元的综合医院建设,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重视城乡社区医院建设,方便群众就医。

  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劳动力素质为主要标准的就业制度,实行城乡无差别就业。继续鼓励干部挂职创办企业,带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统一补助标准,建立城乡合一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失业、医疗、养老三项保险,让农民与城镇居民平等享有生存发展权,平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实施“双百帮扶”活动。继续实施200个企业帮扶200个贫困村活动,用三年时间,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从根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同时,通过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帮困,加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增进社会和谐。

  (五)城乡公共管理的一体化

  体制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城乡关系的演化。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立一套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适时调整城乡行政管理机构。调整涉农部门行政职能,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机构。依据人口流动和集中趋势,逐步撤并南部人口较少乡镇,提高县城街道办事处规格,撤并部分农村基层站所。

  加强城镇街道和社区建设。将县城两个街道办事处9个社区增加为4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并将“城中村”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同时投资建设街道、社区办公场所,选调南部乡镇富余干部和大学生到社区任职,实现社区干部的专职化。根据需要对重点镇的管理机构和力量进行适时调整。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区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把依附在户籍上的不合理利益全部剥离,实现劳动力在城乡间的顺利流动。

  (六)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

  着眼全县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加强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在长城沿线建设10万亩常绿混交林,在神湖周边建设10万亩湿地保护区,在秃尾河源建设10万亩水源保护区,在大保当建设10万亩臭柏自然保护区,在锦界建设10万亩绿色工业园区,在县城到店塔建立10万亩城郊森林公园,形成“六个十万亩”的永久性绿色生态空间。同时结合生态农业和退耕还林的实施,建设黄河沿岸、秃尾河川、风沙草滩区农业景观区,提升整体生态效益。

  加快城镇绿化步伐。扩建和改造城区范围内的公园、绿地、水面,同步建设各类小花园、小游园和小景点,将其作为有效的生态缓冲岛。以城市道路绿化为依托,形成点、线、片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特别是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必须留出足够的绿化用地,提高绿化美化标准,提升城市宜居度。

  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工业污染总量。坚持“谁开发,谁治理”,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增加采矿企业生态治理投入,形成长效公平的资源开发机制和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责任编辑:丹子

栏目更新

精彩图文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刘福刚、黄品优、马壮壮合影
刘福刚、黄品优、马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场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辑黄品优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合影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