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广西动态县域看点县域经济乡村县域旅游社会文化县域频道策划作者专区县域经济专刊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08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 会议资料汇编

黑龙江省:依托优势 挖掘潜力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10 16:07:08 来源: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县域经济工作非常重视,从九十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任务。200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特别是2006年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在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和场县合作共建三个方面制定了配套文件。在各项政策的激励下,全省各县(市)抢抓机遇,调整思路,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推进力度加大,全省县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前进,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好局面。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全省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3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省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14.9元,比上年增加1757元,增长19.6%,首次突破万元,登上新台阶。全口径财政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税收收入54.9亿元,增长22.0%。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22元,比上年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2元,比上年增长14.9%。

  几年来,各县市在发展县域经济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更高起点、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充分发挥优势,实施重点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近年来,一些县市在发展县域经济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子。概括起来,大体有五种发展类型。一是农产品加工型。双城、肇东、青冈、克山等县市,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优势,招商引资上大项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加工形成的主导产业占县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二是资源开发型。勃利、鸡东等县市,依托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发展精深加工,走出了依托矿产资源,进行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壮大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路子。目前,勃利县靠资源开发创税已占财政收入的51.4%。三是园区建设型。宾县、呼兰等县区,发挥毗邻大城市和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建设科技产业园区,筑巢引凤,集群式发展,园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县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四是口岸牵动型。绥芬河、东宁、同江等县市,依托边境口岸优势,积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并开始实现由单一贸易合作向进出口加工型经济转变,构造了两头在外的外向型产业优势,形成了口岸牵动型的经济发展格局。五是场县共建型。一些县市利用与农场、林业局毗邻,且经济发展互补的条件,开展场(局)县共建合作,走出了互补发展的路子。望奎县以良好的生猪生产为基础,与垦区联手建设北大荒肉业望奎加工厂,带动望奎县生猪产业迈上了新台阶。

  (二)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一些县市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都坚持把工业、农业,城市、乡村统筹考虑,形成了以工促农、城乡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在实践中涌现出了不少好的做法。一是靠城镇化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呼兰区以利民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开发区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全面招商引资上大项目,并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迅速将开发区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区,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内总人口已达10万人,吸纳农村劳动力3万人,区内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5万户,走上了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靠产业化牵动城乡统筹发展。双城市立足农畜产品资源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力打造雀巢公司这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畜牧业超常规发展。目前,日加工鲜奶能力1500吨,上缴财政税金3.2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2%,有2.6万个农户饲养19.5万头奶牛,农民奶资收入7亿多元。三是靠工业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勃利县利用当地煤炭资源丰富、采掘和洗选具备一定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两年来,全县各乡镇新上了特色资源开发项目14个,宏鑫选煤、海纳石墨、兴达理石等煤炭等资源型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同时,县里对乡镇新上项目税收实行属地入库、分级记账管理,县财政税收地方留成及上级返还部分,全部退还给乡镇,并保持让利扶持政策一定五年不变,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三)立足自力更生,扩大对外开放,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各县市在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既注重自力更生,挖掘自身潜力,又眼睛向外,积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在县域内聚集,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明水县面对资源匮乏、距大城市远、不通铁路的区位劣势,不等不靠,锲而不舍,引大商,投大资,上大项目,先后引进了三精制药等一批大企业,在传统农区构筑起了以医药、食品、化工和纺织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体系。杜蒙县拓展乳业优势,紧紧扭住乳业不放松,积极安商富商。伊利集团由一家变四家,通过“裂变效应”使杜蒙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生产基地。通过招商引资,以引进项目为载体,不仅引进了资金、技术设备和工艺,而且引进了企业家、引进了人才,引进了市场和品牌。这种内力和外力的结合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经验。

  (四)不断深化改革,推进机制创新,进一步培强育壮民营经济。

  我省县域经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一些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制约严重,致使经营主体发育不足,活力不强。多数县(市)能够针对这一问题,解放思想,按市场经济思路,改革束缚县域经济发展的旧体制,创新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政策、新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县域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全省县域90%的国有企业实现了改制,县域国有经济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2007年,东宁县民营企业营业收入220亿元,增加值32亿元,实缴税金3.5亿元。

  (五)强化政策支持,实施监测考核,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后,省政府实施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整体推进战略,为十个强县下放了“218条”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对强县放权、放手、给政策,促其快速发展;对十弱县开展由一个有实力的省直部门、一个金融部门、一所大学和一家科研单位组成的“四位一体”帮扶,对弱县在技术、人才、教育、交通、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促其解困。同时,成立了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协调、决定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决策、措施、资金等事项,指导、监测、考核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出台了《黑龙江省县域社会经济监测考核办法》。2006年8月,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县域经济工作,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支持政策。会后,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又陆续出台了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和场县合作共建三个配套文件,向全省所有县(市)下放了相当于市(地)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行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省对县的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垦区示范作用,加强场县合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等,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2007年,根据《黑龙江省县域社会经济监测考核办法》,对2004—2006年三年全省县域经济监测指标开展了综合考评,并在2008年1月5日省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对2004—2006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10强、2个退出十弱、20个升级进步的先进县、16家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和12569名2006年度县域优秀农村科技人才、卫生人才和优秀投资经营者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兑现了10900万元奖金,为新十强县颁发了2004—2006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奖牌,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很大反响。

  近几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发达省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二是主导产业优势和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支撑能力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加工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三是宏观调控能力弱。县与县之间高成本争项目、抢项目、挖项目,致使县域产业趋同、重复建设和争原料、争资源等深层次问题的出现。四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信贷规模严重受限,县域融资环境更加恶化;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县域大宗农产品的外运。五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做了大量工作,但77条扩权政策还有部分事项没有下放到县(市)。六是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县域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国际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推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也是我省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关键时期。伴随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做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决策,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我省县域具有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能源、独特的地缘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抢抓机遇,围绕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推动全民创业,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改造、重组、集中发展,大力推进民营经济提档升级;围绕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骨干项目做大做强;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安全生产,推动县域经济循环有序发展。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形成强县开始进入全国百强行列、中等县迅速崛起、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的发展格局。到2010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实现330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0%。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近几年,我省县市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了本地资源、资产与外地资金、技术、人才的有机融合,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县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的思想,毫不动摇地抓招商引资,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党抓招商,全民抓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全年招商、以商招商。确立黑龙江以外都是外、县域以外都是外的观念,无论是强县还是弱县,都要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重点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引进先进技术,引进著名品牌,使县域经济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二要突出项目建设。要把招商引资的着眼点放在项目建设上,舍得拿出最好的项目招商引资,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别人发财换自身发展。要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发挥土地、能源、劳动力三多优势,争取上一批为装备、能源、石化、医药、食品配套的项目;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向内地的梯度转移,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项目建设要着眼长远,借助本地的资源优势,真正建成一些对农民增收、财政增税、扩大就业有重要牵动作用的项目。三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把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努力做到政策引商、服务便商、诚信安商、依法招商。要进一步完善系列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让投资商有利可图,有钱可赚;要创造条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服务,包括咨询服务、现场服务、配套服务、租赁服务、生活服务等等,让他们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要大力制止和严肃查处“三乱”行为,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外资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大力加强以诚信为主题的信用环境建设,突出抓好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的“三信”工程,以信用吸引客商,感召客商。

  (二)加快培育立县企业。

  立县企业是县市的财政支柱,大凡经济发展快的县市,都有自己的立县企业。各地要经营强项,张扬特色,举全县之力有重点地支持骨干企业健康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集中,把支柱企业培育成立县企业。一要立足工业强县,大力推进工业化。有工业才有就业,有工业财政才能增税。目前,全省县域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5个,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业基础,要通过改组、改制、改造,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产品市场开发,不断扩张企业规模,打造企业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竞争能力。要本着小产品、大产业,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群体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园区硬件设施建设,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人力等资源向园区聚集,使工业企业集中配套发展,努力形成专业特色突出的区域性加工中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牵动力。2010年,全省县域工业的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要达到35%左右。二要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农产品总量大、适于搞精深加工的优势,把兴办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行动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们每个产业的加工能力大于原料供给能力,通过加工业的牵动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要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建立初级产品加工基地和辅助产业生产基地。三要借助外力发展,大力推进经济外向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增强县域经济活力。要继续巩固扩大独联体等国家、日本、港澳和东南亚市场,努力开拓欧美、东欧、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和辐射领域。2010年,全省县域实现进出口总额20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10亿元;实际利用域外资金350亿元。

  (三)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作为县一级,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可以说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一要政策扶持。真正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实业,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介入招商引资兴建项目,介入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激发起民间资本的创业热情和投资冲动。二要分类指导。一些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加快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重点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适时引导企业向规模型、效益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一些初具规模,企业布局比较分散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发展;一些起步较晚的地区,要找差距,查问题,选准突破口,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持的具体政策,鼓励放手发展。三要推动民营经济提档升级。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档次,对具有一定实力、成长性好的企业,鼓励它们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把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起来,走公司化、集团化、国际化之路,加快培育一大批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集团,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全省县域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20亿元,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40%。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农村社会发展滞后问题很突出,不仅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全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要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今后要重点解决“路、水、医、学、保”等突出问题。路,就是加快城乡公路建设,尽快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水,就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确保饮水安全;医,就是努力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解决农民就医难;学,就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保,就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新时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群众的素质和县域文明程度。二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经济地理学的集聚理论认为,作为农业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小城镇对周围地区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可以将周围的人口与经济活动逐步吸引过来。小城镇是搞活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环节来抓。要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构建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搞好城镇功能定位,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旅游商贸型、工业带动型、资源加工型、口岸边贸型、垦区(林区)经济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防止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五)加强服务协调和监测考核。

  一要推进政策落实。近几年,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宣传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各项配套政策,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实到位,对于尚未落实的政策,组织省有关部门,采取“一事一议”、“一地一督办”的方式协调解决。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县(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源建设、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农业开发、中小企业发展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力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要推进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推动市(地)、县(市、区)明确工作推进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的县域经济工作推进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省县域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参加的高层协调会,集中协调解决在主导产业发育和骨干项目建设上遇到的资金、运输、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困难。三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组织县(市)选出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帮助它们与省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品牌企业、上市公司进行项目对接;同省内大中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对接;组织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轮流到县(市)开展服务。进一步挖掘典型,总结经验,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指导各县加快发展。四要加强监测考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制定的《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和奖励办法》,紧紧围绕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好全省所有县(市)的季度、年度监测考核和三年综合考评工作。

责任编辑:丹子

栏目更新

精彩图文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增城新农村建设一景
刘福刚、黄品优、马壮壮合影
刘福刚、黄品优、马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场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辑黄品优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合影
广西县域经济网总编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