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为实体经济加油鼓劲综述:广开渠道通“血脉”

  “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为实体经济加油鼓劲,成为我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引来活水润“实体”

  4月25日起,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对全区27家农合、农商行分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和2个百分点。

  看似微小的金融政策调整,却为实体经济带来了“及时雨”:27家金融机构可用于支持“三农”的信贷资金增加了9.43亿元。

  近年来,广西金融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盘活存量,争取增量,从源头上“开源引水”,做大社会融资总规模。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通过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扩大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引导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涉农及小微企业流动。从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合计为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增加可用资金300多亿元。

  银行业金融机构各显神通,开辟多种渠道增加为广西经济建设“引资”。通过积极向总行争取,国开行广西分行全年信贷额度由年初的180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建行广西分行全年信贷规模也将实现突破10%的增长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海外渠道优势,中行广西分行与港澳、东南亚等地区的中行海外机构加强合作,为广西多家重点企业引入境外低成本的人民币、外币资金,为机械制造、制糖、造纸、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领域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打通融资“肠梗阻”

  业内有关人士表示,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成本包含银行贷款利息、融资顾问费用、抵押物登记费、中介部门评估、评审费用、保险费、担保费及贷款保证金、财务报告审计费、账户管理费、资金监管费等项目,融资成本在15%-18%左右。

  而另一方面,放款难又困扰着银行,渠道不通,血脉不畅,社会资金无法顺畅地流入到有需求的企业,造成企业“发育不良”。

  为解决银行对企业信用状况无从掌握的问题,近年来我区加快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先后与自治区高级法院、工商、税务、质检、海关、环保等签署了信用信息共享协议,为金融机构筛选中小企业客户、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营销和决策效率提供了信用信息支持。

  为解决融资贵问题,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对小微、三农领域实施“价格倾斜”。广西区农信社减轻农户借贷成本,规定对种养、治病、上学等小额农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20%,对家庭困难农户执行基准利率,这一举措,一年可为相关人群节约贷款成本约8亿元。

  针对中小企业转贷成本增加的问题,一些股份制银行创新业务流程,摒弃了先还后贷的传统做法,推出年审制贷款模式,续贷只需提交年审材料,通过年审的企业无需归还贷款,即可继续融资,缓解企业通过民间借贷高息借入“过桥贷款”的资金压力,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以来,广西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震荡下行,由1月份的7.49%降至5月份的7.3%,5月份广西贷款利率低于全国0.08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逐步降低。”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说。

  把好“开关”促转型

  作为一个政、银、企三方合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举,近年来建行广西分行与南宁市工信委共建“助保贷”融资平台,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结合,解决企业抵押物不足和担保方式单一导致的融资困难。

  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黄启年说,经工信部门认定的“重点中小企业”,可得到政府引导资金帮助,从建行获得所提供担保两倍以上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可享受基准利率最高上浮30%的优惠。但是,这些企业必须是符合发展导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的优质中小企业。

  当前,转型发展已成为企业共识,专家指出,政府部门在疏通“血脉”的同时也要把好“流向”关,让资金流向正确,助推广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为此,广西银监局专门出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农村金融服务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导意见、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部规范性文件,引导银行业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加强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融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腾出规模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该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正处于爬坡过坎、提质升级的重要时期,各金融机构要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企业坚持区别对待,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继续给予支持,促进其稳健经营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充分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