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经济 新一轮国企改革最大亮点

  编者按:

  4月21日,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焦点论坛“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下一轮”论坛在南宁荔园山庄举行,多位重量级企业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了这场讨论。出席论坛的嘉宾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将给国企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意味着国企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些经济界“大佬”们的宏论,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1 混合发展,国民共进

  作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正武认为,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是为了解决现在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的矛盾,使整个市场环境具有安全感,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经理人对此都有积极性。国有资本有弱的地方和弊端,民营、外资资本也不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民营企业做大了面临风险,会有危机感,就得转移资本。混合所有制使得国有企业增加控制力,民营资本能有一个持续发展。

  马正武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更多要在“合”上下工夫,而不是在谁说了算上下工夫。“混”是基础,“合”是关键。应该遵循市场原则,淡化各种资本的特殊性,更多地寻找资本共性,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对混合所有制来说,无论国资体制和国有体制都会发生巨大改变,所以混合所有制以后,会倒逼出资人行为的改变,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实际上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民间资本控股的企业,最终都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工夫,以实现在公司治理上的融合,以及利益上的一致。

  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认为,混合所有制应该加强顶层设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产权资产的评估,做到公开公正。要在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全的市场化机制条件下实行员工持股。

  自治区国资委主任管跃庆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不是行政行为,更不是一场运动,应该切合行业和当地的市场发育程度,不能搞一刀切。不管是国有还是非公,或是外资,都应根据其在当地的活跃程度和对经济社会所能作出的贡献来把握相应的节奏,以适应区域环境。混合所有制本身不是目的,而仅仅是社会发展形态的一种方式,真正的目的是激活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细胞的活力。

  管跃庆认为,要做到按市场行为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对融合在一起的各种资本做到平等、同股、同权、同责、同利,并对各种资本的价值有一个合适的估量。通过确权,使国有经济、国有资本能够真正人格化,真正融入市场,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国民共进,使各种资本都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平等的同时实现共赢,而不是传说中的国进民退或者民进国退。

  2 平等使用市场,公平参与竞争

  作为民营资本大佬,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对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国有企业,显得颇有顾虑,称“国企总占我便宜”。冯仑认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必须“褪魅”,也就是把“魅力”去掉,使之恢复为正常资本,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冯仑认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不断地“增魅”,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资本,其管理机制、管理方法、评判、估值、交易、人才管理等等,都成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资本形态,如果不把这些东西解决掉,“谁混合谁死。”因为一个有效率的和能够充分推动市场化竞争的混合经济,必须达到“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只有把各种资本重新揉捏成新的东西,才能创造一个新的未来,而不能只是贴个标签生硬地合在一起,“那只会变成一个更扯皮,效率更低的形态。”

  浙江建龙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张伟祥则认为,很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是因为央企、国企整合资源、筹备资源能力非常强,或者其他方面能力非常强。将来完全市场化以后,这种“魅力”可能会少一些。

  多年来与国有企业有过很多合作,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张伟祥从中得到的最大体会有两个:大家觉得国资国企很有魅力;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话题太沉重。他说,“在很多改制过程中,一个帽子套上来很可怕。这是很不公平的。”同时他也表示,混合所有制的话题很热门,但他确实也在犹豫。一方面希望更多地与国企、央企合作,加大整合资源能力和资金能力;另一方面,又担心到底会有多少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真正全方位地合作。“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制度保证企业安全运行。不光国企改制存在这个问题,民营企业做大了同样也会出现问题。”

  3 取长补短,共生共长

  应邀参加本次论坛的法国电力集团执行副总裁、亚太区总裁马识路发言时表示,国企的进一步改革,更多地涉及经济放开,到底是像从前那样继续搞计划经济,还是让市场发挥作用,这是个普遍性问题,很多国家都在思考。要想在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既取决于具体行业和领域,也取决于各国国情。

  马识路说,由于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要求苛刻,迫使民营企业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短视的做法。而国企的优势恰恰是视野更长远,且更能着眼于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但国有企业往往不太关心客户的需求,与顾客是脱节的。国有企业还往往比较僵化,也不太透明。因此,2005年法国电力进行了改制,并成功上市,成为一家股权多元化企业(相当于混合所有制范畴),服务质量因此有了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作为上市企业毕竟要受制于金融市场的要求,金融分析师会非常苛刻地去研究这些上市公司,这对上市企业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在此情况下,要做一些长远的投资有困难,所以需要做好平衡,虽然这种平衡不容易实现。

  “我想中国也在思索这样的平衡。”马识路认为,中国同样会在公共服务的长期需求和市场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但是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已经比较长时间,已经学会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我很相信中国有能力同时满足上面几种需要,从而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