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邕宁区农信联社有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13年末,邕宁区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02.2亿元,市场占有率为38.6%,均在该区同业中排名第一;各项贷款60.87亿元,贷款存量市场份额为同业第一,其中涉农贷款余额高达40.5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7%;今年头3个月新增贷款8.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就达5.5亿元,占65.5%。这组数字强烈折射出这家农信联社金融支农的新轨迹。
这几年,邕宁区农信联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金融支农主力军地位更加凸现。
1 细分客户市场 寻找信贷机遇
南宁市邕宁区农信联社不满足于早开门、晚关门、中午不关门的“传统本色”,以及守着柜台、坐等客户、办结业务的“三件套”服务方式,而是进村入户去倾听客户的呼声,挖掘客户需求,寻找信贷机遇。
联社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落脚点,实行信贷人员分片包干,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进行拉网式上门搜集信息,经分析排队分类后,把目标客户划为5种类型,实行不同的信贷服务政策。
近几年,在良庆经济开发区、南宁五象新区和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的农副产品和药物加工企业日趋扩大,经营活跃。邕宁农信联社从中挖掘优质项目、优质客户,在更高层次上开展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了广西幸福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广西冠桂糖业、南宁糖业等300多家涉农龙头企业。2013年联社累放涉农贷款22.55亿元,占累放贷款总额的70.84%,在农信社金融服务之下,这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科学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起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
该联社还通过实行“贷款+贴现+承兑”的信贷综合服务方式,为一大批以民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优质客户助力。落户南宁五象新区的广西通宇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种植林果产品和经营蔬菜、木薯、甘蔗渣为主业的涉农企业,原只是一家个体工商户。户主廖朝利从农信联社得到第一笔贷款5000元起步经营,在信用社的不断支持下,生意越做越大,发展为工贸有限公司。目前,农信社向该公司贷款规模达到1000多万元。去年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600多万元,增长了15%。
2 创新抵押贷款 唤醒“沉睡”资源
在实践的摸索中,邕宁区农信联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三农”经济中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给农民发信用卡,通过跟村委会合作沟通,建立村民的信用档案,排除掉不宜贷款的,能够贷款的统一发卡,授信金额从1万元到5万元。在推进“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一系列信贷支农服务模式的同时,联社紧扣南宁周边城郊结合部经济发展的脉搏,以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优化信贷投向的切入点,针对贷款风险推行担保抵押为主,授信评定为辅的放贷方式,有效解决农户及涉农企业贷款抵押难题。
在农村产权改革试验的推动下,该联社积极探索和推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业订单、应收账款、生产物资等抵(质)押担保等适合农业企业的金融产品。2013年末,仅林权抵押贷款就达1.3亿元。通过开展抵押金融服务,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一批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企业,通过用抵押物到农信社融资扩大了生产,激发起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目前,开展抵押金融服务、让资源“变现”,已成为邕宁区农村金融改革一大内容。邕宁区农信社还开办了涉农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提货单质押贷款等新贷款业务,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完善和丰富了贷款担保体系,有效规避了信贷风险,同时又满足农户和涉农企业的融资需要。
3 简化工作程序 实行“零距离”服务
“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信贷模式,如今在邕宁区农信联社已荡然无存。只要客户需要并符合贷款条件,任何时候都可以及时为客户办理贷款,被称为“零距离”“全天候”服务。
联社在全辖内实施“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重点推行了“信贷绿色通道”阳光承诺服务,制作约时定点服务公示牌,建立“三农”工作日志,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实现“零距离”服务客户,简化办贷程序。对规模小、业务较少的个体私营企业,提供柜台式信贷服务,在有效抵押下由临柜信贷员直接办理;对资金周转快的私营小企业,实行循环贷款办法;对授信企业在授信期限内采取“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有效适应了民营企业对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也降低了客户的融资成本。
近年来,邕宁区农信联社还根据个体私营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减轻了农户、企业的利息负担;同时有利于客户按时还贷,实现了“社企双赢”的良性目标。
邕宁区农信联社积极放贷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瓜类生产,增加农民种植收入。记者 邓 萍 通讯员 班克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