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市场上,当欧洲地区已全面实施欧Ⅲ排放标准时,中国还完全没有柴油机排放控制概念。国内柴油机以落后近10年的各项指标难以望其项背。
12年过去,崛起的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C6L系列柴油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轻量化、高强度的结构设计,高效率的缸内燃烧技术,精确控制的电控高压燃油喷射技术和清洁的尾气排放控制技术,成为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达到国际水平的节能环保新型柴油机。
2011年,YC6L系列柴油机研发及推广应用项目,一举摘取了年度广西科技界的最高奖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12年9月29日,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玉柴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玉柴股份公司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沈捷代表研发团队,接受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授予的获奖证书和百万奖金。
一
“我们项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沈捷告诉记者。
一是在发动机的结构设计上。项目在国内率先创新设计了“呼吸”更加通畅的四气门结构;湿式缸套高位支承;油气独立回流和旋风式油气分离强制内循环技术;强制冷却活塞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柴油机结构设计的重大突破,建立了柴油机结构设计核心技术平台。
二是在发动机的燃烧开发上。玉柴依靠自主创新建立了清洁、高效柴油机燃烧开发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开发规范。项目开发的专利燃烧系统,结合“呼吸”更畅通的专利进气系统,实现了柴油机的无烟燃烧,彻底杜绝了柴油机“黑烟滚滚”的形象。国内首创的两级顺序涡轮增压技术,使柴油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再“缺氧”,动力更强劲。
三是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项目率先在国内掌握了实现持续升级的国3、国4、国5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大大缩短了与欧洲排放控制技术的差距。由于掌握了燃烧、电控高压喷射和先进的后处理控制技术,玉柴分别于2004年、2006年、2007年、2011年先后开发出达标国3、国4、国5和欧VI排放的柴油机,均为国内首创,并使中国商用柴油机排放水平一跃达到与欧洲同步。
四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项目在国内率先掌握了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标定技术。凭借电控核心技术平台,将结构设计、燃烧、排放与尾耗处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本项目所有机型的电控标定。自主开发电控控制策略,使玉柴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并运用发动机电控核心技术的企业,并节省了上亿元的电控技术标定费用。发动机电子控制核心技术的应用,让玉柴离“零排放”目标更进了一步。
五是发动机远程控制技术。项目在内燃机行业率先创新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和IT控制技术,实现了发动机远程控制管理。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多个集团用户投入使用,并且即将衍生出一个依托该技术的高新企业。
二
沈捷说,“YC6L系列柴油机研发及推广应用”项目自2002年开始启动,在持续9年的研发、产品拓展、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中,一大批科技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让他们欣慰的是,相比立项前8-10年的技术落差,今日的玉柴节能、环保型关键技术,已经大幅缩短了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基本达到欧洲同步水平。项目还先后获得授权专利19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在国家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3篇,参与4项国家标准制定、修订,主持了1项行业标准制定。
自2005年开始,应用该项目技术成果的发动机产品开始批量投放市场,至2010年发动机年销售量突破50万台,在东风、福田、江淮、金龙、一汽、重汽等全国主流汽车厂的100多个主流车型上广泛应用。2007年5月,玉柴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竞标,成为惟一一家国产发动机企业。此后,玉柴柴油机作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车队的主力发动机,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国朋友的认可。
此外,行内人士认为,该项目所研发的节能环保型关键技术的产品,平均每年可节省燃油费用达到50亿元,减少的CO2排放量相当于植树1.57亿棵。
如今,该项目应用的核心技术也运用到了玉柴其它系列产品,如YC6J、YC6A、YC6T、YC4F等系列机型发动机的部分核心技术都是从YC6L项目中移植而来,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其相关机型销售81.5万台,新增产值达到300亿元,新增利润29.6亿元,新增税收9.47亿元。
三
“创新之路困难重重,但我们的科研团队在传统工艺技术上大胆创新;在技术难题面前潜心研究,不断攻克;在意见分歧中不断磨合;在工作推进中密切合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通过项目实施,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员。”沈捷自豪地说。
工程研究院机械开发组主任钟洪文200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玉柴,成为了该项目组的一员,主要负责深度机械的开发工作。在老一辈专家们的指导下,他发明了四气门柴油机汽缸盖卸荷槽,解决了缸盖裂纹等难题。钟洪文告诉记者:“通过参与项目的研发,我掌握了发动机的性能开发数据分析;提升了处理机械故障的能力,系统掌握了机械开发的规范和项目运作的流程等,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如今,在玉柴的工程研究院,从事内燃机研发的人员超过500人,其中,博士以上专家28人,硕士研究生76人,富有经验的27大系列柴油机开发队伍和具有跨国企业背景专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承担着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林志强、冯静、林铁坚等博士已成长为国内著名的内燃机专家;覃壮革、覃文、陶泽民、钟洪文等人已成长为重点项目或课题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