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改革发展纪实 守本色 扬特色 谋发展

  当前,我区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正逐步推向深入。而作为医改“主战场”的公立医院,不仅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重要职责,而且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

  这其中,中医医院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实现政府公益性责任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医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显著特征,在于中医药特色的优势。”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黄贵华如是说,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尤其是在控制医疗成本、慢病管理、“治未病”等方面,中医药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重要作用。

  守本色: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医医院该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让传统医学在新时期更好地为大众的健康服务?

  11月23日,记者来到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在中药房见到了药学部中药组长覃俏峰。“中药房平均每天要配多少饮片?中药处方数有多少?门诊中医治疗率有多少?”记者一口气问道。覃俏峰说:“平均下来,每天配饮片500公斤左右。医院中药处方数每天有1000多张,每天开出的中药有6000付,门诊中医治疗率达40%以上。”

  “病人来这里,就是为了看中医,为了不让患者失望,医院把固守中医药本色作为发展的根本。”医院药房部主管中药师马儒清告诉记者。

  目前,中医一附院制剂室可生产的制剂品种已达63种,特色制剂疗效确切且价格适中,深受患者欢迎。临床科室通过使用这些院内特色制剂,不仅提高了中医治疗率和中药使用率,还促进了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另外,医院还成立了糖尿病研究中心、不孕不育医疗中心、哮喘防治中心、“治未病”中心、骨病专病门诊、失眠门诊、膏方门诊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和医疗中心。患者看病时,可按“病”不按“科”的全新路径求诊,不仅优化了就诊流程、为患者节省大量往返时间,更免去了不必要的医药开支,同时也提高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扬特色:树立中医特色品牌

  要树立自己的特色优势品牌,关键在医疗服务。

  中医一附院在各科室都建立有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在彰显中医特色医疗服务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这让前来就诊的病人大为满意。

  “中医中药的介入,能帮助病人减少西药用量,缩短病程,而且中医药价廉、实用,能迅速减缓病人的痛苦。”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国忠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急性胰腺炎”发病急而且疼痛难忍,中医治疗可通过药物灌肠的方式迅速消除毒素,这就减少了注射性西药的用量,极大地节省了病人的医药费用。

  该院独具壮医特色的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浅刺疗法、壮医莲花针疗法等亦深受群众青睐。同时,医院的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理疗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医诊疗手段,以其“简、便、廉、验”的效果极大地吸引病人。“现在,传统疗法中心特别受患者欢迎,我们计划把它打造成展示特色疗法的‘活的博物馆’。”中医一附院党委书记李敏智告诉记者。

  同时,为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该院还在全区率先建立“治未病”中心,为公众特别是亚健康人群提供体质辨识和中医养生方法指导,使医院中医药特色进一步得到发挥。

  谋发展:促进中医事业传承

  中医注重“师承”培养,靠师徒传承保留至今。因此,中医一附院亦承担着中医人才培养的重任。

  “医术的提高始终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医院领导介绍,该院专门建立了“师承”工作制度,名老中医经常在临床开展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师承教育,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来丰富年轻医生的治疗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继承人,同时也丰富了学科临床教学的内涵,为广西中医临床教学规范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中医一附院有11名全国名老中医、13名广西名老中医、32名广西名中医、6名博士生导师和3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共拥有正高职称、副高职称378人,形成了广西最强大的名中医方阵。

  为了让名医的经验得以传承发扬,医院还设置名医工作室,通过建立岐黄活动室、临床专科古籍文献平台、名老中医经验文献继承数据库、名老中医医案数据库、名医诊疗技术示范视频等,加强对中医经验知识及中医学术流派的整理和挖掘。

  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信赖和荣誉。目前,医院日门诊量达到5000人次,日均住院病人1500人次,病床使用率在100%以上,居全区中医医院服务患者人数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