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矿务局转型升级:“百矿经验”叫响全国

   在今年举行的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来自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共600多人汇聚壮乡,不少嘉宾借此机会,奔赴百色参观一家煤矿。

  让这些对矿山非常熟悉的高官巨贾想不到的是,煤矿井口藏在一座酒店似的大楼里。进入井下,巷道里有音乐巷、咖啡吧;采掘出来的原煤,通过全封闭皮带运送到储煤仓……

  参观完这家煤矿后,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地质局局长拉扎克啧啧称奇:“这里看不到一点粉尘,像是一座大花园!”

  这座让东盟国家矿业官员和矿企代表赞叹不已的煤矿,就是百色矿务局东怀煤矿。今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张德江分别对“百矿经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百色矿务局经验要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机械化为“百矿”强筋壮骨

  坐上下井专用的“架空人车”,顺着索道“咔咔”地往矿井里滑,看不到尽头的幽深矿井,让第一次下井的记者一阵心悸。 这时,一阵悠扬、轻柔、舒缓的音乐飘来,让人紧悬着的心随即放松下来。

  记者随当班工人来到综采工作面,看到直径1.6米的圆形采煤机滚筒锯齿形割刀飞速旋转,一块块锃亮的乌金齐刷刷落入刮板运输机内,然后通过皮带运输机,“哗啦啦”向地面奔涌而去,场景十分壮观。

  当班工人告诉记者,锯齿形割刀一刀能采近300吨煤炭,一个工班(8小时)可产原煤1000多吨,采煤工效每工达到100吨,是炮采工效的20倍。

  记者在现场看到,10多吨重的自移式液压掩护支架,工人们轻轻扳动液压闸,支架徐徐向前推进,或快或慢,或升或降,可以任意调节角度,然后稳固在需要的位置,像巨掌般支撑起顶部万吨大山的压力,保护着工人和机器设备的安全。工作面从机尾到机头,耸立着80多座这样的巨型钢梁铁架,把整个工作面支撑得严严实实。工人们形象地说,在综采工作面采煤,就像坐在坦克里一样安全,别说石块砸不到,就是子弹也穿不过那厚厚的钢板。

  据百色矿务局有关领导介绍,百色矿务局今天的高效和安全,来自昨天的“阵痛”。有55年历史的百色矿务局,建矿几十年来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5万至20万吨。步入21世纪,迎接百矿人的不是新千禧年的鲜花与焰火,而是存亡之忧。在国家调整优化煤炭经济结构、实施煤矿整顿关闭大的环境背景下,“瘦弱”的百矿不尽快做大做强,必将在调整中消亡。

  压力就是动力,百矿人走上了一条由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生产力推动发展的道路。实施煤炭企业转型,实现机械化发展,这是必由之路。

  煤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南方煤矿井田小、煤层薄、煤质差、断层多、软岩井巷难维护,不能实施机械化采煤。广西煤矿不适宜搞机械化,似乎已成定论。百矿人偏偏不信这个“邪”,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突破重重难关,在广西煤矿领域率先实现了综采综掘一体化,全局年产煤从机械化改造前的20多万吨提高到300万吨。

  广西煤监局局长黄文标说,机械化改造的成功,使百色矿务局成为广西第一个机械化生产矿务局,生产能力、回采工效、掘进效率、矿井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位居广西第一。最早进行机械化改造的东怀煤矿,为全国中小煤矿树立了标杆。

  信息化让“百矿”添慧眼

  走进百色矿务局东怀煤矿调度中心,通过一个个打开的屏幕,几千米下矿井深处的每一条巷道、每一个工作面的瓦斯状况、实时温度、通风排水设施运行等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调度指挥整个系统。

  “近100个电子眼对井下瓦斯、温度、风机、设备运行状况等安全环境参数进行动态监测,随时报警;现在职工在井下哪个地方,井上都能随时跟踪;职工还用上小灵通,井上井下可以随时通话联系……”谈起安全管理信息化带来的变化,东怀煤矿综掘六中队队长杨秀果充满自豪。

  百矿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生产指挥人员通过电子屏幕可以随时掌握矿井生产安全情况,对各种有害气体的控制、各类装备设施的使用及人员状况都能及时把握,外出时还可以通过异地网络连接,直接了解各矿井的生产情况并实施远程指挥,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控制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百矿在进行机械化、标准化改造的同时,全力推进管理信息化进程,努力打造数字化矿山,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此,百矿以东怀煤矿为试点,投入2000多万元,从安全监控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4个方面,进行矿井信息化的探索和建设,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快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变革。

  “信息化建设最直观的效果是企业效益快速攀升,井下工作更加安全。”百矿局长黄启江介绍,在煤矿进行信息化改造前,百矿产值不过亿元,利税不过千万元。去年,百矿实现税前利润1.6亿元,上缴税金1.32亿元,工伤起数和受伤人数比改造前下降了67%以上。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视察百矿时盛赞,东怀煤矿是“全国地方煤矿的一朵绚丽奇葩”,为解决中小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煤矿企业转型升级积累了宝贵经验。

  “绿色矿山”营造和谐人居

  在东怀煤矿距离地面160米的巷道里,有一个特别的咖啡吧,由一个旧的绞车硐室改建而成,面积约三四十平方米,装修简单但不失雅致:矿灯照明,废弃的工具成了墙壁上的装饰。

  记者看到,在下午3时许矿工交班的时间,陆续有人走进咖啡吧来杯速溶咖啡或喝口水。陪同采访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咖啡吧给大家在井下工作时提供一个放松的场所,有时下夜班困了累了,来杯咖啡提提神,很受矿工们欢迎。

  近几年,百矿按照“井下标准化,地面花园式”的思路,对矿山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改造,努力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为保护矿区环境,百矿大力推广新型环保材料和环保技术,矿井地面配套建设园林式花园、休闲广场、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湖和安全文化活动场所。东怀煤矿2008年首先建成了花园式矿区,那怀煤矿工业广场、东笋煤矿按一园一湖模式建设了阳光广场和橄榄湖,矿区的绿化率达到80%,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象,绿色开采、科学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机械化开采让矿工成了“香饽饽”。前不久,百色矿务局东怀煤矿公开招聘70多个井下采掘工,吸引了拥有大中专文凭的1000多人前来应聘。

  一位退休的老矿工对记者说,现在的百色矿务局,整个矿区没有锅炉和烟囱,地面煤仓全部实现密闭式仓储,煤不见天,尘不飞扬,身在煤矿不见煤,连供热都全部使用空气能热水器。“这样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样的劳动待遇,怎能不吸引人来争抢岗位呢?”

  黄启江充满信心地说,百矿正由传统资源型企业向综合能源型企业跨越,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型工业化跨越。到2013年,最迟在“十二五”末,百矿原煤产量要达到1000万吨,产值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