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信用社因服务农民、农村经济,被人称为“草根银行”。然而,广西农村信用联社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创新,在发展中不断获得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成了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金融主力军,长成扎根八桂的农村“金融大树”,夯实了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基础。在2010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广西农村信用联社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省级联社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中国银监会充分肯定广西农信联社规范履职、夯实基础的做法,并向全国推广。
坚持为农服务方向,改革向纵深推进。广西农信联社坚持为农服务方向,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不停步,得到中国银监会的认可。2009年12月,银监会把开展省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试点、加快组建广西农村商业银行写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2010年11月,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三部委同意广西上报改革方案,率先启动广西区联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加速推进我区县级农村合作银行扩大试点,截至2010年12月末,全区有31家县级农合行获准开业,占全区县级农合机构的34.44%,开业家数居全国第三位和西部省(区、市)第一位。各县级农合机构也加快股权改造进程,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全区农合机构投资股、法人股占比分别达89.93%和16.44%,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积极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由兴安农村合作银行主要发起设立了田阳兴阳村镇银行,标志着广西农合机构第一次迈出了跨区域经营发展、资本投资的步伐。
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全区农合机构坚持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宗旨,严格控制和压缩国家限控行业贷款,加大“三农”和小企业发展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10年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564.47亿元,比年初增加339.72亿元,贷款存量市场占比17.64%,居全区同业第一位;贷款增量市场占比21.24%,连续5年居全区同业第一位。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10年末,广西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96.64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563.13亿元,分别占全区同业的46.8%、44%,均居第一位。广西农信联社从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荣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金融机构支持广西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
存款、中间业务稳健快速发展。广西农信联社引导全区农合机构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精神,强力推进地方政府实施“存贷同比”原则,持续拓展存款业务市场,进一步壮大支农资金实力。几年来,存款业务进一步做强做大,实现了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2010年各项存款余额2255.12亿元,比年初增加572.26亿元,增长34.01%,同比多增112.35亿元,是广西农信联社成立时的4.5倍。存款增量连续五年均居全区同业第一位,存款余额在全区同业中跃升第一位。在做大存款业务的同时,中间业务也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亿元,同比增长61.01%。
承担社会责任,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点。针对全区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广西农合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取设立营业网点、设立定点定时服务网点、布设ATM自助服务设备等三种方式,填补全区37个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截至2010年6月25日,全区农合机构投入1340万元,新增设21个县37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点,并全部正式营业。至此,广西农合机构在全区机构服务覆盖面已达到100%,彻底消除了我区乡镇金融机构空白点,提前2年半完成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目标,提前半年完成了中国银监会下达给广西的目标任务。
建设现代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近几年来,广西农合机构改革大力加快电子化建设,电子银行业务品种不断丰富,电子化服务渠道更加宽畅。逐步构建起以银行卡为基础,以网上银行为龙头,以电话银行、短信服务、自助设备服务等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电子银行业务迈入全国农合机构先进行列,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推广使用农信银网银系统的省(区),也是应用农信银共享网银系统客户数和交易量最多的省(区)。
经营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广西农合机构提取拨备、做实利润、消化包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经营效益总体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10年,资产利润率0.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7个百分点;总资产2919.39亿元,净资产173.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76%和40.42%;实现经营利润43.34亿元,增长20.06%,是广西农信联社成立当年的10.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