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血液,在广西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创新外资融资方式,扩大广西利用外资规模?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区企业利用外资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外,在境外股权融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融资、碳汇交易等融资方式上开始破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境外上市、私募投资、首笔“碳汇款”试水
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
自治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的融资渠道,通常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大类。从利用外资的角度来看,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境外股权投资融资、发行境外债券、引进战略投资、项目融资等。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金融业也空前繁荣。自2004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利用外资提供了多样化渠道和手段。
记者从自治区金融办获悉,我区国外间接融资以主权外债为主。截至2009年末,广西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余额15.8亿美元。随着南洋商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等外资银行进驻首府南宁,国外贷款融资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在境外股权融资方面,广西企业境外上市工作起步较早,但之后发展缓慢,直到近几年境外上市企业又开始增多。目前,我区共有中国玉柴国际有限公司、同济健康医疗集团股份公司、神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大锰等6家企业境外上市,合计融资近6亿美元。
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也开始关注广西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已有15家企业累计接受私募股权投资24亿元,绝大部分投资来自非本土投资机构。其中不乏外资PE,如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公司投资8100万美元认购广西阳光股份有限公司29.12%股权、广西开元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与境外创投公司合作,成功引进1300万美元创投基金等。
此外,以BOT、TOT等为主的项目融资正成为我区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2010年,广西阳鹿高速公路项目获批,合同外资2.4亿美元,成为我区首个外商投资经营的BOT高速公路项目,也是我区去年新批合同外资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
2010年,世界银行碳基金首笔125万元“碳汇款”汇到河池环江县农民手中,这标志着我区在清洁生产和碳排放交易利用外资方式上的突破。环江县林业碳汇项目的初次试水,无疑对于我区进一步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融资理念陈旧、对新型融资不了解、境外直接融资规模小
企业缺乏参与国际资本运作的胆识和勇气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贸易创造”效益、投资增长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将逐渐显现。据东盟秘书处的估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将使东盟对中国的投资增加48%,达到每年50亿美元的水平,并使双方贸易额显著增长。这都为广西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和创新外资融资方式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另一方面,我区在外资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是明显的。如与周边省市相比,我区引进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少,国外贷款规模小,境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小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企业融资理念陈旧,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面临资金问题时仍热衷于争取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对一些新型融资方式既不了解,也缺乏参与国际资本运作的胆识和勇气等。
一些业内人士还表示,我区企业目前虽已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面破题,但许多国内外已经成熟的金融业态和广泛使用的融资方式,如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国外债券融资、存托凭证融资、金融租赁等在广西尚属空白。
推进企业境外上市,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投资,实施“引金入桂”战略
解决制约企业发展资金
融界有关人士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投资拉动仍是重要手段,加快融资创新,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将是解决未来经济发展动力的问题。
自治区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在不断扩大外商“绿地投资”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区内企业境外上市,以股权融资为重点增强直接融资能力。要成立专项工作机构,以香港为重点,以新加坡、美国OTCBB(场外柜台交易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补充,制定专项计划推进区内企业境外上市工作。
“请进来”,积极吸引战略投资,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投资。对一时难以上市的企业,通过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强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风投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扶持,专家建议,我区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应尽快设立广西北部湾创投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带动和吸引更多的境内外PE投资广西。
自治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引金入桂”战略,努力引进更多外资银行和银行分支机构,积极扩大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为企业开展外贷业务创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