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洋: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西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和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广西百洋集团一直致力于发展水产循环经济:“研发-种苗-饲料-标准化养殖-水产品回收加工出口及国内贸易”一体化。完整的产业链使百洋集团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显得从容不迫。

  去年,广西百洋集团销售总产值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居广西同行业首位。

  然而,丰收的喜悦很快就被愈来愈强烈的金融“寒流”湮没,2009年严峻的出口形势促使企业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嗅觉敏锐的百洋人开始“内修外拓”应对危机:强化内部管理,节支增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辟国外新兴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

  冷冻罗非鱼片是百洋的主要出口产品,长期以来我区罗非鱼加工原料不足以及上市时间不均衡影响了加工企业的稳定发展。为此,百洋在不断深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向管理要效益。

  一条罗非鱼从取片、去皮到修整,各个工序实行量化指标考核:鱼片要取得厚,鱼皮要去得薄,鱼刺要剔得净。每个员工的“精细活”与奖金直接挂钩。几个月下来,企业产品的出成率从36.5%提高到了38%,生产效率也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在广西百洋,鱼下颌、鱼皮、鱼鳞等这些罗非鱼加工后的副产品也走上生产线。百洋从这些“边角料”中细挖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将它们粗加工后出售给国内各大超市和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启动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

  为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大到用水用电、办公物资采购,小到口罩、洗手液、手套、盐等辅助材料的使用,百洋人都开始“精打细算”,捂紧口袋“过冬”。据不完全统计,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耗材,每个月节省的费用就达30余万元。

  别看百洋在生产上“算盘”打得精细,但在开拓市场上花钱却一点也不含糊。波士顿、布鲁塞尔、莫斯科、青岛……哪里有渔业博览会、展会,哪里就有百洋的身影。百洋人深知,在消费市场萎缩时树立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集团董事长孙忠义认为,展会是企业连接市场的平台和桥梁,不仅能结识更多的新客户,还能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些对准确预测市场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次在国外参展,孙忠义都会走访当地一些大型超市,拜会当地的政府及渔业组织,了解进口国的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充分的市场调研使百洋人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胸有成竹。他们首先调整市场定位,以前单一向美国出口,现在向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以及欧盟、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扩展;以前出口外销“独行天下”,现在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孙忠义说,如果企业客户单一、市场单一、产品单一,那么这个企业将行之不远。

  百洋不断开发新产品出口,除传统的罗非鱼加工外,加大了海水鱼类、虾类、贝类、蟹类、海洋软体类、藻类等多种水产品出口份额,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加工方式上,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改以往的高档真空包装为一般包装,改精致的小包装为实惠的大包装。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产品褪去华丽的“外衣”,不仅加工成本下降了15%,更以物美价廉轻巧地“撬”开了海外消费者捂紧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