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啤酒行业去年总体呈现“零增长”态势,但燕京漓泉啤酒销售却达到80万吨,增幅同比超过5%;今年一季度,燕京漓泉再传“开门红”: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毕贵索说,通过“酿造”比较优势,实现了逆势增长。
投资拉动:生产扩能20万吨
燕京漓泉究竟使出什么高招,使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成为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毕贵索首先抖出了他们在金融危机中再度扩能的策略——投资2.5亿元,在桂林新增20万吨啤酒产能项目已经破土动工。项目竣工后,连同玉林公司现有的40万吨年生产能力,燕京漓泉将以120万吨的产能规模,为2010年实现“巩固广西市场,扩大粤琼市场,开发云贵市场,挺进东盟市场”的整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毕贵索说,中央4万亿投资规模以及广西提出的今年力争实现6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为像啤酒这样的生活消费品市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在欧盟有这样一个笑话:判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高低,考量啤酒的人均消费量似乎比看人均GDP更直观。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毕贵索坚信,美国去年啤酒人均消费105升,德国人均消费128升,而中国人均仅为28升,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提升的空间很大。
毕贵索说,燕京漓泉在同业竞争中具备三大优势,一是人,二是物,三是机制。拥有一支敢打硬仗、善于学习的员工队伍,是燕京漓泉事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一流的技术装备水平、研发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是燕京漓泉的实力优势;更重要的是,燕京漓泉作为燕京集团的“经济特区”,享有敢为人先的机制优势。
市场扩张:深度分销领风骚
在广西各地的大小餐馆,只要服务员问一句“来什么啤酒”,食客十有八九会说“上漓泉”。燕京漓泉在广西的强势地位,似乎有一种“任凭风浪起,我自笑同行”的霸气。一种品牌的啤酒植根消费者心中如此坚固,并非消费者无缘无故的偏好,而是巨大的品牌营销力使然。已稳稳占据广西啤酒市场八成份额的燕京漓泉,其“深度分销模式”已成为中国啤酒行业营销的典范。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市场消费信心的冲击,去年,燕京漓泉人冒严寒、淌雨水、顶酷暑,深入一线开发市场;围绕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品和价格结构。尤其对区内市场占有率低于50%的117个乡镇,进行了“清剿式”的村级终端开发;
依照“打得下市场,走得出市场,能稳定市场”的原则,实施“巩固湘南、发展湘西、会战贵州、拓展云南”策略,实现了区外、区内全面开花。
说到今年市场如何为新增20万吨产能“鸣锣开道”,毕贵索告诉记者,燕京漓泉去年在区外市场的销量超过12万吨,同比增长60%;今年一季度,区外市场销售增幅接近40%,开局良好,为全年在区外市场完成至少17万吨销售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节能降耗:精细化管理显威力
处于完全竞争的啤酒行业,优势永远只是“比较而言”。要想在行业中哪怕只是领跑一小步,都必须靠恒心取胜,靠管理取胜。
说起应对危机的艰难,毕贵索说,2008年,为消化原辅材料随CPI上涨的压力,燕京漓泉紧紧围绕啤酒酿造工艺中的“九大消耗指标”,不断改进创新,精细化管理成为巨大驱动力。
毕贵索举例说,成品仓库里过去点的是一盏500瓦的灯泡,有些员工常常忘记关灯,浪费能源好像都不太心疼。有位员工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最近主动换成了一盏40瓦的感应灯,公司按制度对他进行奖励。还有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商标用机械喷涂胶水,以往采取的是连续喷涂方式,胶水浪费较大,维修班班长李修德对喷涂工艺进行改造,使四五线胶水消耗量达到历史最低,公司按节省量的2%对他实行奖励。
像这样主动为公司降低成本的员工,在燕京漓泉还有很多。毕贵索说,精细化管理是靠人去完成的,都说员工是企业的财富,越是遇到困难越应该发挥“财富”的作用,而不能把“财富”当包袱裁掉、扔掉。
从吨酒标准耗粮、耗电、耗水、耗标煤等“九大消耗”量统计显示,燕京漓泉已超过或接近全球同行业最先进水平。去年,各项消耗比计划节约707万元,比上一年节约成本1036万元;全年节约工艺成本2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