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柳机:品牌之路越走越宽广

  12月10日,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冬日暖阳照进各个繁忙车间。公司总经理文代志脸上挂着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年初定下的经营目标已基本实现,新推出的插秧机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新上市的发电机得到用户普遍青睐。这一切表明,“五菱柳机”的品牌之路正在“自主创新”这一强大引擎的推动下越走越宽广。

  自强不息创品牌

  1928年1月,柳江河畔一处叫做鸡喇的小村旁,正式开工的“柳江机械厂”员工在颇具规模的生产车间里用木模翻砂制造出一个个零部件,炉火伴着浓烟,工人们挥汗如雨。80年后的2008年初冬,同样的地点,洁净的厂房里运转着一条条可年产80万台汽车发动机的现代化生产线,当年的“柳机”已经发展成为产品畅销国内外、名声响当当的“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1981年11月,柳机借鉴日本微型汽车的先进技术仿制出的270Q微型汽车发动机顺利通过国家鉴定,并荣获国家经委重大贡献奖,奠定了柳州微型车重要的历史地位。

  从此,五菱柳机开始在汽车发动机生产上的高歌突进。在“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产研策略引导下,五菱柳机先后完成了LJ462QE、LJ465QE系列电喷型微型汽车发动机及LJ486QE、LJ491QE、LJ493ZQ轻型汽车发动机的开发;产品系列从650CC到2400CC排量一应俱全,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从2005年起,五菱柳机的发动机销量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平均达到76%。从2006年开始,五菱柳机发动机产销量雄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7年,五菱柳机发动机产销突破5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0.74%;完成利税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8.8%。

  这些年,五菱柳机多种产品荣获广西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全国质量稳定合格产品称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等荣誉称号;企业还获得了柳州市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机械工作科学技术奖等荣誉。2007年,由柳机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组成的五菱柳机“L·J”及图商标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 。

  自主创新壮品牌

  多年来,五菱柳机一直把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作为企业保品牌的“一号工程”来抓。首先,该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用于新产品开发与调整产品结构。2005到2007年,五菱柳机就投入近亿元进行新产品开发。2006年,五菱柳机与美国著名的内燃机研发机构合作,完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的465Q-2A汽油机的开发,这一型号的四缸电喷发动机不仅达到国家规定的最新尾气排放标准,而且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在这一产品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后,2007年又再次与美方牵手进行以1.5L为平台的新发动机的开发。

  以我为主,合作研发,产权归己——五菱柳机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短、平、快”的路径。五菱柳机在这方面可谓大获全胜——开发的产品全部满足国家最新排放、噪音及油耗法规的要求;产品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磨砺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形成自己强劲的产品研发团队。更重要的是,五菱所有合作研发的产品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柳机创造”。

  “我们先后开发了8种国内首创、40多种自治区首创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家和自治区的空白。”说起自己的精干研发团队,总经理文代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柳机工程技术人员先后研制生产的462QE、465QE、474QE等西门子电喷系统发动机,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环保部门检测,尾气排放都达到了欧Ⅱ排放标准。这些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好评如潮。如今,五菱柳机发动机产品在国内已经拥有200多万的用户保有量,并已经远销印尼、土耳其、巴基斯坦、泰国、美国等国家。

  五菱柳机的品质管理也上了新台阶,2000年顺利通过了“三大体系”认证,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通过“三认证”的厂家。中国质量协会也颁发了《全国质量稳定合格产品》证书。2007年12月,四大系列共10种发动机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作为中国5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五菱柳机这一品牌,在全国和海外几百万用户心中的地位愈加坚固。

  “两主两辅”拓品牌

  五菱柳机并没有满足眼前的成就。

  2007年底,该公司提出“两主两辅”的战略调整:以车用发动机和发动机零部件为主;以农机产品和发电机组为辅。从单一的汽车发动机及零配件行业跨入机电和农机行业。

  一年后的2008年12月中旬,五菱柳机实现了成功跨越:造型美观的稻田插秧机12月9日获得到场鉴定的专家们“这机器可以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插秧机媲美!”的评价,而与国外最新发电机难分伯仲的发电机则早已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五菱柳机的发电机这一新产品从研发到进入市场,不到半年时间;插秧机的开发,也就8个月时间。“而且一露面就站在最高端”,五菱柳机人感慨企业品牌的拓展能力今非昔比:“1996年以前一个产品更新换代要花近两年功夫,现在跨行业开发一个新产品,不到9个月时间。”

  其实,五菱柳机能够从容地实施“两主两辅”新战略,靠的是雄厚实力来支撑。

  1987年,为保证产品质量,五菱柳机先对产品制造的第一道工艺——铸造缸体毛坯进行了技术改造。该公司从西德引进了一条BMD自动气冲线,解决了浇注毛坯的大难题。2005年11月份,又对制约铸造车间生产能力的工频炉进行了技改,过去每熔一炉铁水需近3个小时,技改后投入运行的3个工频炉,不仅每炉的熔炼时间可缩短1小时,还可连续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浇注,使车间整体产能由原来的年产20万台/套缸体提高到40万台/套缸体以上。2004年,柳机又先后引进了一套柔性机加工线,这些加工新设备,全部采用数控操作。最近,有色铸造技改项目也已投产,多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五菱柳机在铸造品牌时的精打细算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智慧。这些年来,五菱柳机技术改造投入3亿多元就实现了年产8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很多专家惊奇:按照常规预算,这可要花近10倍的投入才能达到现在的产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