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见闻
“飞天曲线”看力源
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桂林市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慰问,力源立刻被众多媒体聚焦。
力源人有理由“出名”,他们以自己的付出,承担起一个龙头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短短10多天,公司昼夜不停为灾区紧急生产1200吨大米、600多吨食用油、2万多吨饲料,提供家禽150余万羽。
3月8日,记者再次踏足桂林力源,在这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所见所闻,令人备受鼓舞——生产车间有序运转,粮油满仓;养殖场里生气勃勃,鸡群满栏;饲料厂区车来人往,忙而不乱。一车车粮油,从这里发送周边区县200多个网点,一批批鸡鸭,从这里运往广东湖南等地市场。广袤的桂北大地,力源公司的广大订单农户,正在田间忙着春耕备耕。
公司副总经理黄学宁给记者亮出“家底”:2007年,力源公司共生产粮油2.2万吨,饲料70万吨,肉鸡、禽苗5500万羽,实现利润近亿元,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前15位,是我区粮油、畜禽产业中首个年度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
力源的前身,是1953年由广西粮食厅投资13万元建成的桂林市第一粮库大米厂,2002年改制为全员持股的股份制合作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集粮食收购储藏、粮油饲料生产经营、禽畜养殖服务及农畜产品经销于一体的大型农、工、科、贸企业,共有25家生产经营企业,投资区域遍及广西、广东、云南、湖南、吉林等地。
从当初单一的大米加工到目前拥有粮油食品、粮油饲料、家禽养殖、种禽繁育、生物科技5大支柱产业,从2004年的产值3亿元到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力源的发展轨迹无疑是一条“飞天曲线”。
这些年,3800种粮户、1万养殖户通过力源这个“龙头”走上致富路,同时带动10万余劳动力就业。
老总有话
突破“瓶颈”话四难
黄学宁在谈到公司发展壮大碰到的“瓶颈”问题时,感慨万端。
一是用地难。随着公司的滚动壮大,现有场地“捉襟见肘”,到哪里去征成片的土地?
二是贷款难。由于银行需要固定实物抵押,养殖企业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肉鸡、禽苗、鸡舍等方面,如何跨过银行贷款的“高门槛”?
三是人才难。公司发展快,专业人才跟不上,企业本身人才储备有限,到哪里招聘熟练的技术人才?
四是承担风险难。当公司与农户发生合同纠纷时,现有的法律对公司有制约作用,而农户没有赔偿能力,法院怎么执行?据悉,力源公司每年由此损失数百万元。
黄学宁同时谈到,力源公司目前正在结合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努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如近期到鹿寨租用了2000亩土地;到北大、北京农大、华中农大等高校签约引进硕士生;调整公司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在三年内实现年生产饲料100万吨、肉鸡1亿羽、禽苗1亿只、利润突破1亿元。
黄学宁自信地说:“力源公司今年的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坐稳广西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第一把交椅!”
记者放言
企业难题=政府考题
“力源”是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老大”,他们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在我区龙头企业中带有普遍性。如何抓住大好机遇,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融资、用地等难题,为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是摆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