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集团主营收入超百亿成行业龙头

——写在柳工集团主营收入超100亿元之际

  “柳工现象”

  今年是柳工50周年华诞,向来敢为人先的柳工人用出色的成绩为柳工50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截至2007年11月底,柳工集团实现主营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44%;销售整机3.3万多台,同比增长46.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2007年12月10日,在南宁召开的柳工全球经销商年会再传捷报,柳工产品出口超过2700台,出口收入超过1.2亿美元,几乎相当于7年前公司全年的产品销量;柳工已连续两年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轮式装载机年销量位居世界第二,确立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柳州并不具备产业聚集条件,更不具备冲击世界技术高端的条件,但在这里却诞生了“中国装备制造业领跑者”,业界专家称之为“柳工现象”。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说,柳工集团近年来之所以获得快速发展,从一个普通工程机械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排头兵”,最重要的是做了三件具有前瞻性的事: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资本运营。

  一路领先的秘诀

  2007年9月,柳工研制的机电一体化、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特别贡献奖。8月3日,柳工三个叉车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新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柳工之所以始终站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前列,没有被跨国公司挤垮,就是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有创新,柳工才能够持续高速发展。”柳工人始终牢记董事长王晓华这两句话。

  柳工1958年创建以来,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第一台高原型装载机,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大马力装载机……装载机产品技术在同行中始终占据领先地位:系列装载机采用了20多项新技术,取得了46项国家专利。今天,在国内不少企业还在生产柳工第一代产品的时候,柳工已经在生产第三代产品,并储备了诸如“智能化工程机械”等第四、第五代产品技术。

  2002年,柳工自主研发的ZLG50G轮式装载机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ZLG50G高原型装载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研发的装载机智能控制集成电路,使每辆装载机的销售价格提升10万元以上。近年来柳工每年都推出近20个新产品或变型产品。

  强大的研发能力使“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排头兵”柳工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提升: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5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3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8倍,产品出口量相当于此前10年的总和;2006年国际业务销售收入超过6800万美元,比上年几乎增加了一倍。2007年柳工产品出口超过2700台,出口收入超过1.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柳工股份公司总裁曾光安说,柳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对手赶超的难度就越大,附加值也就越多。这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一个关键策略点

  2007年9月,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第6号公告,“柳工”牌装载机和我区的另外12个产品再次被确认为中国名牌产品。至此,“柳工”装载机已经连续多年被确认为中国名牌产品。

  面对近年来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柳工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保持在行业中的领跑地位,擦亮“柳工”这块民族工业的品牌。

  柳工人清醒地认识到,要始终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保持柳工的强势地位,就必须置身于全球市场思考问题,把品牌战略作为一个关键策略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柳工就有意识地以品牌为目标,努力将“柳工”打造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品牌,并探索将中国的品牌做到国际。

  为缩短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在世界上树立中国工程机械的第一品牌形象,柳工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质量控制、海外市场运作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树立了柳工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

  为树立柳工的国际品牌,柳工在国际市场推广和宣传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法国、德国、美国等专业展会,展示柳工最先进的产品,树立柳工品牌形象,增强柳工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并发展了一批稳定的海外经销商。目前,柳工已在海外发展了40多个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年销售量已占到柳工出口产品70%以上,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因为有“柳工”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十五”期间柳工销售收入翻了四番多,5年间各类工程机械整机销量从4029台跃升到两万多台,2006年仅装载机产销量就突破两万台,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居121位,品牌价值达46.45亿元。去年柳工销售整机再上台阶,达到3.3万多台。柳工的品牌建设,伴随着柳工“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战略目标向前推进,柳工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都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一条做大做强的捷径

  在夯实内功基础上,利用品牌效益,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走资本扩张之路,是柳工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1993年,柳工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创建股份制并在深圳成功上市,继而先后筹措2亿多元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使企业的制造水平和技术手段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地位;1995年,通过与美国凯斯公司、德国采埃孚公司的合作,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国际企业全面接轨。

  2003年柳工收购了江阴的一家公司,并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整合,作为柳工的压路机生产基地。接着,柳工又收购上海叉车有限公司,并购扬州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在镇江筹建生产研发基地,逐渐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建起了自己的“码头”,长江的涛声伴随着柳工“走出去”坚实的脚步。

  2004年,柳工股份公司通过增发新股,募集了3亿多元资金,对新业务的发展和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参与国际合资、合作过程中,柳工集团定下了“铁的原则”:保持品牌独立发展,有利于企业成为工程机械国际品牌,公平公正,加强零部件合作。这些原则,既加快了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步伐,又壮大了中国工程机械自主品牌的实力。

  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柳工人不断争取主动,壮大实力,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让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世界舞台上“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