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新技术 广西制糖企业有望摘掉“污染大户”帽子


  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但制糖企业同时也是我区的高耗水和高污染行业。如何摘掉制糖企业“污染大户”的帽子?9月22日,广西召开制糖生产用水实现零取水零排放技改实施方案论证会,提出了糖厂的生产用水全部从甘蔗中获取,不取原水,实行“零取水零排放”。

  制糖生产用水实现零取水零排放技改项目负责人钮德明介绍,广西的糖厂有近一半建在较缺水的干旱地区,高耗水与水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现有糖厂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制糖业是我区高污染行业,制糖行业每年排放污水7.2亿立方米,是产糖地区江河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钮德明说,由于甘蔗本身含水在70%左右,如果糖厂的生产用水全部从甘蔗中获取,做好各种生产用水的回收利用,是可以解决生产用水问题的,制糖生产实现零取水和零排放是可能的。

  技改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一是将制糖废水清污分流,分类治理;二是采用新装备,大大减少制糖生产用水;三是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大大降低循环冷却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四是将废水“资源化”,分类回用。

  技改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真正意义上的污水“零排放”,消除对周围河流的水体污染与破坏。此外,还能节约工业新水用量,降低了成品糖的生产成本。

  经过10余名专家的共同讨论和研究,专家们认为方案是可行的,而且项目意义非常重大,但方案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自治区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许丽萍说,制糖生产用水“零取水零排放”如能在广西推广,将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水循环利用需要耗费电,运行成本高不高?循环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杂质?这一项目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这都是方案应该增加的内容。对于污染治理的项目,财政将采取补助、贴息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