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垦糖业集团用循环经济理念抓甘蔗产业


  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坚持走专业化大集团发展的道路,不断开拓创新,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甘蔗糖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面发挥了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广西农垦糖业集团着重把实施科技兴蔗,提升甘蔗的现代化生产水平作为蔗糖业发展的主题,引进推广甘蔗良种,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先进配套综合栽培技术,发展机械化生产,促进了甘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农垦糖业集团首先是推广良种良法科学种蔗技术,发挥耕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根据农垦甘蔗生产的实际情况,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先后总结并推广了旱地甘蔗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新台糖系列甘蔗良种配套栽培技术和“三早四大”栽培技术,将垦区甘蔗生产上的早种早管、深耕深松、地膜覆盖、蔗叶还田、宽行密植、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与良种、节水灌溉等组装配套。同时,以“吨糖田”项目为载体,建立甘蔗高产高糖示范样板,有效地展示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甘蔗良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以点带面推动了垦区甘蔗生产在单产、总产和质量上登上了新台阶。甘蔗基地农场的甘蔗原料蔗总产量目前的年产量达153.62万吨,原料蔗平均单产6.11吨,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丰收三等奖、自治区科技重奖一等奖。

  农垦糖业开展废糖蜜集中加工和酒精废液的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在工业生产中,充分发挥农垦糖业集团管理的优势,将农垦的柳兴、红河、黔江糖厂的废糖蜜集中加工,建立年产6万吨的黔江思源酒业公司,整合了农垦的废糖蜜资源,发挥了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上进行蔗叶还田,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增力、含蓄水分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糖厂的酒精废液淋灌甘蔗,既解决了因春旱影响甘蔗种植和地膜覆盖等“三早”技术推广的难题,又变废为宝,抗旱施肥,促进甘蔗增产丰收。采用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每亩能增加有效茎1000条,每条增高15厘米,增粗0.2厘米,平均每亩增产1吨左右,每亩节省投资60-100元,平均每亩甘蔗增收200-250元。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成为一项增产效果明显、生态环保、循环利用资源的技术。农垦蔗区推广蔗叶还田和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技术面积达到10.38万亩,促进甘蔗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农垦糖业集团的蔗区分布于广西的桂中和桂南地区,是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甘蔗优势区域。集团充分发挥桂中南甘蔗优势区域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集约化生产,辐射带动了周围农村14.26万户农民种植甘蔗。从2000年起,集团与蔗农签订产、购、销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了企业和蔗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全面实行糖料蔗收购价格与食糖销售价格挂钩联动、最低保护价、优质优价、蔗款二次结算的办法,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体制,保证了蔗农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了蔗农种蔗的积极性,同时扩大制糖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益。农垦糖业集团还采取高糖高价、良种优价,引进补贴等优惠措施,在农村蔗区继续扶持推广新台糖22号、25号等适应性好的良种,调动蔗农的主观能动性,加快了农村甘蔗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目前农垦糖业集团的蔗区基本实现良种化。2006年蔗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9.1%,甘蔗平均蔗糖分达到14.41%。建立吨糖田示范基地11.41万亩,如柳兴制糖有限公司在蔗区穿山镇、进德镇、柳州郊区等单位建立“吨糖田”示范基地,到2006年度该蔗区共实施“吨糖田”1.6万亩,平均单产达8.1吨;金光制糖有限公司在蔗区龙头乡那塘村扶持建设示范田,2006年平均亩产7.12吨,平均每亩获利472元。该示范点的建设直接带动了龙头乡蔗区的发展,使该乡蔗区的进厂甘蔗06/07年榨季达8.52万吨。

  农垦糖业集团还从种苗、机耕、肥料农药、技术、培训、节水灌溉等方面对农村蔗区的甘蔗生产进行资金扶持,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早种早管、宽行密植、蔗叶还田、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2006年对蔗区投入生产扶持资金4587.43万元。在整地设备上,该集团引进16台大马力拖拉机,帮助蔗农对蔗地进行深耕深松,增强了土壤保肥、保水、抗旱能力,为甘蔗增产丰收打下了基础。此外,按每进厂1吨原料蔗给予3元作为蔗区道路维修建设费用,每年有计划地对农村蔗区道路进行建设和维修,将支道延伸到田头地角,保证甘蔗生产运输需要。

  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农垦糖业集团甘蔗生产过程中的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逐步走上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轨道,实现了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企业、地方、农民三赢。06/07年榨季农垦糖业集团蔗区种蔗面积89.84万亩,生产原料蔗520万吨,蔗农人均产蔗23.12吨,人均种植甘蔗收入6358元,增收3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