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钢:四大循环体系显节能神威


  “十一五”以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柳钢)以做优做强钢铁主业为中心,强化环保管理,通过工艺技术装备现代化改造,全面推进节能、节水、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建立起了铁钢资源循环、能源循环、水资源循环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生产体系。通过对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最大程度的综合回收利用,把环境包袱变成了企业财富,每年为企业增加产值数亿元。

  工业水循环利用

  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近几年来,柳钢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即在生产厂区内建立完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柳钢先后投资2.3亿元建设了转炉3#大板坯连铸水处理系统、棒线“三合一”水处理系统、中板水处理系统等废水处理设施65套。为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柳钢还利用国债贷款6000万元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目前日处理量达16万立方米。到2007年上半年,厂区内的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实现循环使用,基本达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的目标,并创出了吨钢新水耗6吨以下,总循环利用率95%以上的全国先进水平。

  煤气循环利用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1999年以前,柳钢燃料一直是煤和重油。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利用率极低,大部分向高空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且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

  为此,柳钢组织专家进行了由原来烧燃煤、燃油改为烧煤气的技术攻关。共投资数千万元改造加热炉和建设煤气综合利用设施,其中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6300万元建设焦炉煤气脱硫综合利用工程,2000年投产后,每小时可处理焦炉煤气2.7万立方米,焦炉煤气硫化氢去除率达99.74%。由此,柳钢每年既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大大提高了焦炉煤气的利用效果。

  1999年底开始,柳钢开始以气代油,实现无油轧钢,使重油耗量为零。由于所有工业炉窑和电厂锅炉均以冶炼副产的清洁煤气能源为燃料,使用效果更为显著。2006年轧钢加热炉实施以气代油以来,轧钢共利用焦炉煤气33824万立方米、高炉煤气2179万立方米、高炉与焦炉混合煤气14521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24.5万吨。

  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钢渣是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过去在人们的眼中,钢渣只是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如今柳钢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昔日废弃污染环境的“负担”变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再生原料。这不仅带来了节能降耗、环境综合治理的多重效应,而且还延伸了企业的产业链,带动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柳钢与台泥联合投资1.2亿元开发高炉废渣(水渣)一期工程,加工生产出超细粉,用作水泥的掺合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特性,既通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更适用于水利、道路、港口等特种工程,并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属国家推广的高科技绿色环保型产业项目。项目投产后年处理高炉废渣达80至90万吨;工程全部投产后,年处理高炉废渣将达到180万吨。

  此外,柳钢公司积极探索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路子,引进“凝石”技术,投资新建年产50万吨“凝石”水泥生产线。该类产品以钢渣回收后的最后一道工业“下脚料”为原料,生产免烧型、替代水泥类的胶凝材料绿色环保产品,废渣掺合量达到95%。

  余热循环利用

  从连铸车间出来的钢坯,温度大约在1200℃。以前高温钢坯都是从连铸车间运到库房存放,任由其自然降到常温,再运到轧钢厂,进入下道生产工序。现在,钢坯在700℃左右时,就由专用车“热装热送”,直接运到轧钢厂“趁热轧制”。这一来。500℃左右的余热一下子被利用起来。目前,柳钢的“热装热送”率达到60%,节约了大量能源,还减少了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此外,柳钢实施炉顶余压发电、转炉煤气和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等一批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使得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得以全部再利用。目前,柳钢已建成利用富余放散高炉煤气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发电厂、回收高炉鼓风机余压进行的TRT发电等,小时发电能力达1.8万千瓦。2006年累计利用余压、余热、剩余煤气发电近6亿千瓦时,可解决柳钢公司年总用电量的1/3。